我的父母没文化,说出的话糙得像他们长满老茧的双手。可细细品味后,却发现那些话在不知不觉间,成了我们修身做人的“至理名言”。
我小时候,父亲身体一直不好。农忙季节,别的农家孩子在家多是看看麦场、做做饭,但是我们姊妹几个,不得不和母亲一起下地干活。收割麦子的时候,炎炎烈日下,我们的小手里攥着把镰刀;一道道麦茬地里,奔跑着我们扛麦个子的身影;插秧的季节,不管是水里还是泥中,不论是雨里还是风里,我们学着大人的样扯秧、插秧,真的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回家后,累极了的我们还得烧柴做饭,可谁也不曾因此抱怨过。因为母亲告诉我们说:“气力是木柴,去了再回来。”
事实当真如此。不管当天劳动得多累,只要歇一晚,第二天个个又生龙活虎的。因为年纪小,干活的速度总跟不上,母亲安慰说:“没事,不怕慢,只怕站。”所以直到现在,我们几个都不怕累,不怕苦,事情多的时候,只要想想母亲当年说过的话,挺挺都过去了。
父亲因为常年生病,深知贫穷的可怕,比别人更理解世态炎凉。记得那时候,父亲生病了,从不去大医院,就在村里赤脚医生那儿将就看看,拿点药,打个小针,挂吊瓶是万万舍不得的。即便如此,我们还是经常欠医生的钱。由于得不到好的治疗,父亲的病逐年加重,一直到后来我参加了工作,家里的条件稍微好点,才去医院做了手术,把胃切除了三分之一。
现在我们长大了,明白了欠钱、借钱的苦楚,才更明白父亲常哀叹的“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的辛酸。
因为如此的家境,我们在上学时总是比别人更加用功,希望能早日跳出农门,为父母排忧解难。这个念头,对我们来说是动力,对父母来说,则是更大的压力。我师范毕业后,妹妹又上了中专,父母又得苦熬四年,邻居大妈劝告说:“别再花钱让你那丫头读书,将来儿子咋办哟?”父亲当时很生气,反驳说:“我咋能不管马上要成才的树,先等刚出的苗呢?”
于是弟弟又跟着父母多吃了几年的苦。现在我们姐弟几个,虽说都没多大出息,但凭着勤奋努力、吃苦耐劳、自尊自强,都有自己的工作,日子过得相对轻松愉快,都不再像父母一样劳累。偶尔说起当年的事情,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父亲说:“养儿不如我,我要儿干什么!”如此掷地有声的话,敲得心里鼓一样咚咚地响。
做女儿的时候,喜欢听父母说的这些话,觉得好玩,从没往深处想。等到我教育自己的女儿时,不知不觉地把这些东西搬出来,这些话虽糙,可讲述的都在理,再加上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孩子对此很感兴趣,每次都有很好的效果。
我这辈子和父母一样,不曾为女儿挣下万贯家产。但是,当我看到她和当年的我一样勤奋努力、积极向上、敢于为自己的梦想打拼的时候,我知道,她把这些粗糙的话也记在了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