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减量 农业增效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刘毅 通讯员/陈君) 6月28日,醴陵市兴隆农业机械合作社种植基地,2300亩农田里一株株水稻迎风摇曳,散发出阵阵清香。

    去年,该合作社应用机械侧深施肥,每亩节省肥料用量5.2公斤。“就是在水稻播种或机插的同时深施缓释肥,并且施在稻种或秧苗的旁边。”其负责人介绍,机械施撒得更均匀,由面施改为深施,还能减少肥料流失,产量不减,一年还节约成本4万多元。

    这是醴陵市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的缩影。该市按照“精准施肥、调整施肥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的技术路径,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统计显示,去年该市较2020年减少化肥用量586吨,减幅2.76%,粮食亩均单产473.71公斤,同比增长1.51%。

    14个示范片化肥减量8.1%,作物亩均增产34.2公斤

    在该市明月镇绿色种养循环堆肥场,数百吨鸡粪堆积在一起,上方大型轮盘式翻堆机来回翻动。“添加发酵粉,温度达到60度,堆沤一周后就变成有机肥,直接撒到田里。”该堆肥场负责人谢新启说。

    将养殖场的粪污集中堆贮,利用微生物菌剂将其自然分解转化为有机肥再还田,走“粪污”变“粪肥”的绿色种养循环新路子。去年开始,该市在东富镇、李畋镇等12个镇推广10万亩粪肥还田技术,并综合考虑土壤类型、耕作制度等因素,在有代表性的地块上布设了20个效果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分别设置常规施肥与绿色种养循环技术模式,持续监测。测产结果显示,粪肥还田实施区油菜平均亩产120.3公斤,较习惯施肥区亩平增产13.2公斤,其中最高亩产达128公斤。

    同时,该市去年还建成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片14个,总示范面积2.12万亩,通过推进了配方肥应用、绿肥种植、秸秆还田、机械精量施肥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措施,推进示范工作。调查统计与专家验收结果表明,示范区配方肥到位率81.2%,化肥减量8.1%,作物亩均增产34.2公斤,亩均节本增收129元。

    多措并举推进化肥减量增效

    化肥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需使用化肥为农作物提供各种养分;另一方面,因化肥使用不合理、不科学,又造成养分流失、利用率下降,导致生产成本提高、土壤污染加剧。

    该市以中央环保督查通报问题整改为契机,加快肥料新产品、新技术、新方式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重点示范推广了以精准养分调控和数字化施肥管理等为主的新技术,以缓释肥料和水溶肥料等为主的新产品,以机械深施肥、叶面施肥、水肥一体化和无人机施肥等为主的新方式,实现施肥精准化、自动化、轻简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该市君信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茶山镇常年种植水稻5200亩,去年应用无人机施肥,每亩可减施肥用工成本20元。

    近些年,该市农业部门在辖区累计采集化验土壤样品1万多个,为测土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前是凭经验施肥,现在是通过手机App,缺什么补什么,精准施肥。”醴陵市耕地质量与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李江林介绍,农田希望亩产量、施肥建议等信息在手机上一目了然,去年共发布水稻、蔬菜等作物施肥配方6个,印制发放施肥建议卡5.6万份,全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35.5万亩次,在水稻等主要农作物中覆盖率91.1%。

    与此同时,该市农业部门成立了以植保、土肥等部门技术骨干为成员的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整改工作专班,120名技术人员组成20个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服务组下沉乡镇生产一线,在主要农作物施肥关键农时季节指导广大农民科学合理施肥。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