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蝶变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洲平

    通讯员/冯坚 阳童

    绿荫翳翳连山市,丹实累累照路隅。6月28日,茶陵县枣市镇西岭山深处的杨梅果园里,紫红色的东魁杨梅挂满枝头,浓郁的味道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

    这是记者在茶陵县三和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三和公司)的杨梅基地看到的场景。看着一颗颗品质优良的杨梅被采摘,三和公司负责人邱胜军脸上自豪的表情中,夹带着些许遗憾——由于天气原因,今年杨梅大幅减产,不少求购订单只能放弃。

    “这点打击算不了什么,扎根西岭山快14年,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直到近几年才开始有回报,但我坚信,未来大有可为!”邱胜军坚定地对记者说。

    三和公司的发展,是茶陵传统农业企业蝶变的一个缩影。今年是市场主体培育年,三和公司守正与创新的故事,或许能给茶陵的农业企业带来一些启发。

    缘起:

    一种家乡味道的召唤

    在位于西岭山的三和公司加工车间里,颗颗如紫玉的杨梅刚从树间摘下,无需清洗就被摆放在分装果盘里。邱胜军随手拈起一颗,18年前第一次品尝杨梅的经历在脑海里浮现。

    当年,作为茶陵的“建筑大咖”,邱胜军承接过不少工程,如106国道茶陵平水段。那时,平水镇(现虎踞镇)最有名的水果就是杨梅。

    那是2004年6月初的一个中午,当地果农用塑料餐盒打包好杨梅,到项目工地来叫卖。“那是我第一次吃杨梅,没想到这么甜。”邱胜军回忆。

    此后,虽然辗转各地承接工程,他尝过不少外地杨梅,但觉得还是家乡的杨梅味道好。

    2009年初,他接到一个朋友电话,称枣市镇西岭山的杨梅园准备盘出去,问他是否愿意接手?

    这句话勾起了邱胜军对平水杨梅的回忆,怎样才能让更多人吃到茶陵杨梅?抱着这样的信念,他联合6个老乡一起盘下杨梅园,并以赠送股份为代价邀请原来的老板留下指导。就这样,三和公司成立了。

    坚守:

    一场传统农业的长跑

    西岭山上,杨梅树林郁郁葱葱,山间用石头砌好了一条条山路,果农的身影在林间若隐若现,或攀树摘果,或挑担下山。树林间随处可见悬挂的黄色粘蝇板,这是沿用多年的物理防虫手段。

    刚刚接手果园,邱胜军就和股东们定下了发展基调,要做绿色农业,用品质抢占市场。果树培育只用生态有机肥和生物药剂,挂果期间采用物理方法防治病虫。

    这样做,虽然果树发育缓慢,但果品有保障。2014年,杨梅果园开始挂果,次年就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直到2017年,果园迎来大规模挂果。

    长时间的等待,让股东们都憋着一口气。但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上半年茶陵遭遇高温、暴雨天气,许多杨梅被大雨打落在地。

    “这一年我们几乎颗粒无收!”邱胜军说,为了发展,他提议在山间修建加工车间,将包装环节放在山中进行。

    期盼已久的丰收泡汤,还要追加投资,令一些股东打了退堂鼓,8个股东走了5个。但邱胜军和另外两个股东坚守下来,并追加投资500万元,修建了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加工车间,还建设冷库储存生产线。

    梦生:

    一个现代农业的崛起

    正是这次投入,让邱胜军看到了现代化农业的希望。

    2018年,采摘下来的杨梅,被运至刚建成的加工车间里,经过初步挑选后送入15℃恒温分拣室,再经分拣后,统一放到2℃恒温冷库冷藏,这样杨梅保鲜期延长了2天,就有了通过物流发货的底气。

    这一年,三和公司的杨梅火爆长沙红星水果批发市场,售价高于市场均价一倍,仍供不应求。

    2019年,股东们再次追加投资,引进两台气调打包机,密封包装打包杨梅,并将其中空气调换成二氧化碳,延缓杨梅氧化发酵。当年,这种先进包装的杨梅配合冰袋,被空运到北京、上海等地,三和杨梅的知名度不断提升。

    农业发展既要因地制宜,又要坚持多样化。三和公司另辟蹊径,在不适合种植杨梅的地段种植水蜜桃,2019年桃园正式开园,从这一年起,公司扭亏为盈。2020年,该公司还种植“绿虎”西瓜,远销日本。

    今年,邱胜军对现代农业发展有了新规划,首先并购东岭村村民70余亩桃树,桃园面积扩至200亩;其次,借助山间水管网,引进水雾喷洒技术,减缓天气对杨梅树林的影响……

    新规模、新技术让邱胜军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充满了信心:“我坚信3至5年后,投资会收回,产业会兴旺发达!”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