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索是课题 也是机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经观杂谈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易蓉

    株洲因工业而立,因工业而兴,制造业已成为株洲经济的“根骨”,而如何加快其绿色转型,积极融入“双碳”战略,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欲治其“病”,必先知其“症”。在采访中,笔者明显感觉到,面对“双碳”这一大势,很多制造业企业“知易行难”。一方面,企业绿色转型的动力和积极性受到其转型成本的制约,一台治污设备、一条智能化生产线,其投入动辄百万元,大量的资金投入给企业推动低碳转型设置了障碍;另一方面,不少企业虽迫切希望利用技术创新的手段实现制造业的绿色转型升级,但因存在着转型资源匮乏、人才缺失、数字化技术运用程度较低等问题,企业总是“转型难”“转不动”。

    企业情况千差万别,转型之路见仁见智。大而言之,路径有三。

    其一,企业要提高绿色转型的主动性。在“双碳”提出的背景下,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低碳发展能力,因此,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眼光要放长远,绿色转型前期需付出的成本较高,但放眼未来必将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长期收益将得到保障。正如企业“机器换人”,购买一台机器人的成本一次性投入高,短期看不如请人工划算,但长远来看,其效率更高。

    具体来说,比如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和碳排放现状,制定企业内部相应的低碳发展政策,强化政策宣传,引导企业内部员工转变传统观念,积极支持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和发展,用“碳信用”和“碳足迹”鼓励内部员工低碳出行,用浮动奖惩措施鼓励企业建立“绿色文化”,将节能减排融入企业运营的各个部门和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开创低碳节能新局面。

    其二,企业要利用数字化赋能绿色转型。近年来,国家相继发布了《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围绕“双碳”发展目标,企业可以聚焦科技创新,将数字经济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将“制造业”转化为“智能制造业”,通过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绿色制造与管理,提升企业绿色低碳生产水平。比如九方装备、麦格米特等株企都相继引入的生产管理MES系统便是提升智能化的第一步。

    其三,企业要探寻适合自身的转型模式。每个企业的情况不同,其转型的模式也各具特色,不可全盘照搬,但企业在绿色转型中有“普遍法则”可适用。首先,企业应加大与政府部门的交流,寻求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其次,企业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合作,积极引进先进的绿色技术,培育企业自主绿色品牌;最后,企业还可利用自身优势,扩大经营范围,改变发展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力争走出一条多元化、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