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省10个国家级经开区中,长沙有4个,湘潭、衡阳、常德、娄底、永州和邵阳各1家。株洲作为“长株潭”城市一体化核心一极,现有的10个工业园区中仅株洲高新区为国家级园区,尚无国家级经开区,这与其经济总量和工业地位极不相称。株洲提出“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迫切需要一个国家级经开区来为“制造名城”增色添彩。
市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深入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加快创建“五好”园区,推动株洲经开区、醴陵经开区创建国家级园区的步伐,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摆在眼前的事实是,株洲经开区是市区经济发展较快且最具发展潜力的园区,但经济总量偏小;醴陵经开区是各县市中产值最大、实力最雄厚的园区,但多年申报国家级经开区无果,且与目前绝大多数国家级经开区都是千亿产业园区相比有较大差距。
从今年1月,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庭恺兼任株洲经开区党工委第一书记,石峰区委书记邹志超同时任株洲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最近,经开区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这些信号释放的含义很明显,就是要从体制机制入手,更好、更快推动两区加速融合,助力株洲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
“内部”创建工作正稳步推进,“外部”也有政策利好消息。去年11月,国家商务部发布《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2021年版)》,国家级经开区的申报要求从原硬性标准调整为评价结果应用,过去申报有标准和门槛,现在须依据评价结果来确定。简而言之,园区有没有达到千亿的经济总量不再是门槛,发展质量摆在了第一位。
目前,株洲经开区的北斗产业、大数据产业已占尽发展先机,从田心高科园“中车系”裂变而来的轨道交通产业新孵化项目也接踵而至,加上石峰区正着力打造功率半导体、永磁动力等一批新百亿产业增长极,这些发展潜力巨大的新产业成为了成功创建国家级经开区的重要砝码。不妨大胆点猜想,“十四五期间”,株洲经开区和醴陵经开区是不是都有可能成功创建国家级经开区?虽然并未有一个市同时成功创建两个国家经开区的先例,但历史不就是由我们来创造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