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宽度”与“深度”的选择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在新能源产业的全国版图中,竞争十分激烈。无论是谋篇布局十余载的深圳,还是打造了特斯拉超级工厂的上海,抑或是拥有绝对话语权企业的宁德,还有一批与造车新势力“互结CP”的合肥、广州、武汉、柳州……如何从一众城市中闯出一条血路,是株洲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当然,发展电力新能源与装备制造(含汽车)产业,株洲有优势。株洲汇聚了中车时代电动汽车、中车尚驱永磁动力制造工厂、北汽新能源等一批企业产业项目,也拥有湖南省乘用车电驱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新能源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分中心、全省首家新能源汽车电机研究中心等一批国省级创新服务平台。

    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光靠现有条件去与那些先天条件优越的城市“硬碰硬”,实非明智之举。

    在“宽度”与“深度”的两重选择中,是选择发展整条产业链,与其他城市同质化竞争,还是选择其中优势环节,塑造细分产业的超前优势?这或许是株洲需要思考的问题。

    无论哪种选择,对于技术创新的坚持都要摆在首位。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能只注重产业规模扩张,而应强调自主技术和品牌引领的产业高端化发展。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不能“新瓶装旧酒”,沿袭传统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不能只注重盲目扩张产能,而应在关键零部件和基础材料创新、电池产品和系统创新以及新能源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技术创新。着力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或许是当前的株洲能够实现、并加以推进产业链壮大的抓手。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