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王娜) 近日,记者在株洲高新区(天元区)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推进会议上获悉,株洲高新区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完成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并初步构建了适应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体系。
完成改革后的株洲高新区,主要承担园区产业发展、投资促进、科技创新等职责,回归主业,去行政化,迅速向“泛投资机构”转变;天元区政府主要承担行政职能和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向完整政府回归。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后,两区的职能职责更加聚焦,实现统一领导、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形成以天元区职能部门为支撑,企业法人为中心,服务理念为核心的科学指挥、协调、管理运行体系。
在机构设置上,改革后的高新区下设7个内设机构,分别为办公室、产业发展局、经济合作局、项目服务局、企业服务局、投资金融局、大数据资源局;设8个事业单位,分别为动力谷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综合调研中心、产业研究中心、投资促进中心、项目建设中心、优化营商环境中心、国有资产事务中心、数据运用中心。
这些内设机构和事业单位职责明晰、科学分工,围绕产业研究分析、项目招引落地、建设推进、统筹服务各个阶段,建立了企业全生命周期、全流程链条式服务模式。比如,园区根据产业规划招引项目,合同签订后项目服务局一门式受理并统筹推进项目落地,建成投产运营时企业服务局全面接手……部门之间权责更加明确,流程更加清晰,打破“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服务壁垒,服务更加聚焦和专业。
人员配备上,高新区通过科级干部全员竞聘建立了更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此次高新区内设机构及事业单位的正科级及以下岗位,分三批次竞争上岗,536名干部,仅仅30个工作日,完成了科级及以下52个岗位的选聘,其中“85后”干部占比82%,全日制本科占比93%,具有理工类、经管类专业背景的干部占比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