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毕业生VS本土企业,“双向奔赴”路有多远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职校学生参观动力谷展示中心,了解株洲产业。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戴凛 摄

    编者按

    当前,我市“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的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各高职院校正以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为契机,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发展新生态,有效促进了株洲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的协同发展。

    为更好服务我市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叫得响、可复制的经验与品牌,本报特开辟《职教观察》半月刊。

    《职教观察》将以“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为主线,点滴记录产教融合、资源共享、科创孵化、创新创业等重点领域建设进程,全方位展示全力构筑“职教城、科创城、宜居城、旅游城”四城合一的职业教育高地新形象。敬请关注。

    大视野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戴凛

    职业院校毕业生是城市技能型人才的基石,能否吸引和留住毕业生,既关乎“制造名城”的产业发展,也体现一座城市的魅力。

    今年5月,湖南(株洲)职业教育科技园组织“访企拓岗促就业”系列活动,让高职院校的学子与本土高新企业有了一次“亲密接触”,加深了职教学子对株洲产业及企业的了解程度。

    但记者在与企业与学子交流中发现,要让毕业生与企业实现“双向奔赴”,仍有一定的距离。

    困惑:为何更多毕业生选择出走他乡?

    经过13年的建设发展,湖南(株洲)职业教育科技园如今已进入提质升级攻坚阶段。

    职教园整体包括九所公办职业院校,其中高职高专7所、技师学校2所,共设专业241个,其中特色重点专业102个,园区院校各具优势特色,办学实力强劲,共有国家示范校2所、教育部“双高计划”建设院校3所。根据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园区在校生逾10万人,每年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2万多名,其中2021年毕业生人数超过2.5万。年均培训规模20万人次。

    近年来,“抢人大战”在全国各地陆续上演,留住更多本地高校培养出的人才,已成为各大城市关注的重点。

    但2021年职教园各院校上报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职教园总就业人数24637,就业率达到95.3%。其中株洲地区就业人数6979,本地就业率约为27%。按照原就业率统计方式,升学也计入就业率,因此实际就业率要低于27%这一数字,留存率并不算高。

    那么,这些与株洲“培养”了短则3年,长则6年的大学生,为什么大都选择“出走”他乡?

    就业的选择有千万条,为何不选“留在株洲”这一条?

    症结一:学生对本土企业缺乏了解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大二的吴同学来自怀化,他表示,因疫情防控等方面的要求,很少离校。在株洲生活学习的一年多时间里,对株洲本土的企业并没有什么接触,也没有太多获取信息的渠道。

    “只听说过中车、北汽等国企,株洲其他的企业都不太了解。”湖南汽车工程职院大二学生小李表示,来株洲就读之前,知道株洲有这两家大型国企,加之上述两家国企与学校有校企合作项目,所以了解多一点。

    采访中,这些在校学生普遍对株洲企业缺乏认识和了解。还有一种较普遍的观点是,“更看重省会的影响力和就业环境,所以没有刻意去关注株洲的企业”。

    “企业近年来发展还不错,需要不少技能人员。但是要进校宣传企业,可并不简单。”一位高新区瞪羚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无奈地表示,学生往往只关注一些大型企业,不太愿意关注中小企业。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校园防控管理更加严格,除开学校组织校园招聘,几乎没有机会进校进行企业专题宣讲。“仅靠校园招聘短短的两个小时,学生很难对企业有深入的了解。”

    症结二:工资待遇缺乏竞争力

    除开学生对株洲本土企业的了解不足以外,更现实的问题则是工资待遇。

    5月22日,“乐业株洲 职教担当”株洲高新区企业与湖南(株洲)职业教育科技园举行线上招聘会,共有60余家企业提供超过1000个岗位。活动中,主办方工作人员陆续播报各个参会企业的招聘信息、薪资待遇等,求职学生可以在互动区域随时留言咨询提问,企业人事专员再跟进回复解答。

    在互动平台上,学生提问最多的就是“是否购买住房公积金”,但是参会企业中,能够提供这样待遇的非常有限。

    “如果企业不购买住房公积金,自己根本无法买房,更谈不上留在株洲了。”应届毕业生刘同学表示,有房才有“根”,如果没有住房公积金贷款,商业贷款太复杂、利率也更高,毕业生很难获得购房资格。如果只能租房生活,那么与其在株洲,不如去附近的长沙。通过几年的工作,拿到长沙的购房资格更有价值。

    “有的企业根本看不到‘转正’的希望,何况还是在一些较大的企业。”作为“订单班”培养的学生小王,毕业后即进入我市一家大型企业。但是进厂后才发现,自己属于劳务派遣工,不仅存在同工不同酬的情况,由于一直无法“转正”,毫无归属感。

    多位高职院校就业处人员指出,这样的情况确实存在。由于入职者几乎没有晋升空间,甚至多年无法“转正”,于是这些企业在学生之间形成了较差的“口碑”,以至于对株洲企业整体缺乏信心。

    症结三:“00后”自我意识更强

    前段时间有个热门话题,叫“‘00后’整顿职场”。说的是“00”后面对不合理要求,不怯。敢于拒绝无意义加班,也敢于挑战那些墨守成规的法则。

    对此,不少企业人员与高校教师也有着类似的感受。

    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对于制造类的职校毕业生,第一份工作基本都在生产一线。但他们对工作环境、工作时间有着“严苛”的要求,太热、空气不好、加班、周末单休都可以成为他们拒绝工作或者离职的理由。

    他分析,这一批“00后”的家庭经济状况更好,且多数为独生子女,有了家庭的经济支持,他们有的并不急于工作。脏活、累活不愿意干,也无法接受企业相对严格的考勤管理。

    日前,记者在跟随职校生走访民企时发现,这一代年轻人确实个性更加突出、更敢于表达。他们能很大方地与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直接对话,对薪资和福利待遇提出个人意见;他们走进车间时,会细致观察工作环境,向老员工询问实际工作时间和收入、晋升情况……

    解锁一:企业要会宣传、讲诚信

    如何破解招工与求职不对称的难题?当前企业自我宣传依然重要。

    据了解,株洲产业根基深厚,如株洲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先进硬质材料等领域,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享有盛誉,由此衍生出的一批配套企业也同样优秀。但很多毕业生了解的企业仅有“中车”“608所”“株硬”等,殊不知在轨道交通、航空动力、先进硬质材料等产业链上,还有不少行业“小巨人”。

    数据显示,目前我市拥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0余家,全省排名第二。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8家,位居全国第26位、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一。

    这些“小巨人”企业遍布各县市区和各条新兴工业优势产业链。虽然不一定有“世界500强”的名气,但是凭借细分领域的创新突围,已成为株洲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关键力量。

    因此,要引起这一代青年人的关注,应该要加强宣传来不断提升企业美誉度、知名度,让他们看到企业发展的潜力,并且自己有机会成为上市公司一分子。

    但记者在采访时发现,有的企业在有限的时间向学生宣讲时,没有抓住自身的亮点,没有突出自身产品作为“行业重器”的地位,而是大量灌输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

    同时,企业更要讲诚信。有的企业与毕业生约定一定期限后转正,但到期后又以各种理由推迟员工转正。要知道,这些员工会把他们的经历反馈给学校和学弟、学妹们,用不了多久,企业就会在本地失去口碑。

    解锁二:打造更宜居的幸福之城

    美好的环境总是令人向往,它不仅能给人美的享受,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去年,我市提出“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是建设更宜居株洲的最好实践,也成为提升株洲美誉度,留住人才的金字招牌。

    “株洲‘智造’比我之前了解到的更有实力,不少‘年轻’企业更是充满发展潜力。”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大二的吴同学来自怀化,他表示,此前很少了解株洲本土企业。直到参加了职教办组织的动力谷参观活动。在动力谷展示中心,更全面地了解到了“株洲智造”的魅力,发现了很多“小而精”又充满潜力的中小企业。同时,在走访过程中看到了株洲辉煌的过去,和美好的发展前景。回校后会和同学分享这次参观的感受,让大家拓宽求职视野。

    同样来自该校的李同学来自湘潭,他表示,作为老家的“邻居”,对株洲还是比较了解的。这里充满时尚的气息,交通便利,城市环境也越来越好。假如有机会,未来很愿意留在株洲发展。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