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产业融合,打造北斗规模应用“株洲名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李逸峰

    通讯员/文轶翔 宋律

    依靠北斗导航系统,春耕用上了无人驾驶播种机,拖拉机作业横平竖直,没有一点差池;供电公司引入北斗等先进技术,对偏远地区变压器以及总电表箱故障监测以及各类信息采集进行全智能化改造;“智慧北斗”智能导游系统,为景区及游客提供“地图精确导览、景点语音讲解、实时跟踪定位、电子围栏报警、SOS紧急求救、人员疏散指挥、客流数据分析”等综合旅游信息服务……

    北斗导航系统,是我国的“大国重器”。近年来,北斗导航已经迈开步伐,走向大众应用。在株洲,这座工业城市,正加速北斗规模应用,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北斗规模应用的新名片。

    ●“十四五”时期内,力争我市北斗全产业链总规模达500亿元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党中央决策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是信息时代的“数字底座”,已在全球120余个国家和地区推广使用,成为我国高科技产业输出的一张新名片。随着北斗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北斗系统从“天上建好”到“地上用好”,已深入交通、物流、金融、医疗等多个应用领域,预计2025年北斗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3万亿元。

    “株洲是湖南最大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实现北斗产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介绍,北斗作为一种赋能技术或手段,要想发挥更大的作用,还要与物联网、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融合发展,构建以北斗时空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新兴产业生态链,催生更丰富的行业应用,带动各个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和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株洲北斗产业园推进专班挂牌成立半年来,通过调研分析,编制了北斗产业“两图两库两池两报告”。未来,我市将全力实施北斗产业“1225”工程,即力争在“十四五”时期内,每年形成100亿元左右规模的卫星制造产业、200亿元左右规模的北斗卫星应用终端和运营服务产业、200亿元左右规模的“通导遥”数据综合应用及配套产业、全产业链总规模达500亿元。

    ●“北斗+”和“+北斗”,加速推进10余个北斗应用示范场景建设

    株洲是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5G试点城市,发展北斗产业,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应用实践,将在建设智慧城市、推进数字转型过程中积极扩展“北斗+”的创新应用。北斗产业已由车辆定位、监控管理等逐步拓展至板卡、天线、关键材料等领域,拥有相关企业20余家,年主营业务收入约26亿元。目前,我市已有1万多台运营车辆、624台渣土车、80艘船舶安装北斗系统,中车株机实现北斗应用超过1.5万套。

    “北斗产业发展周期长,应跳出园区看产业,站在产业看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为北斗规模应用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积极作为、彰显担当。”株洲动力谷产业经济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经济师曾芬琴建议,株洲作为工业城市,要强化经济、生活、治理场景驱动,在现有示范应用基础上,积极探索“北斗+”“+北斗”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方向和切入点,推进轨道交通、航空动力等株洲优势产业数字化改造、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升级;开展精准赋能的城市治理、云端一体的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出行、高效物流等重点应用;促进北斗与5G、大数据、物联网等的融合发展,提升北斗对数字经济的时空赋能,增强北斗服务能力。

    目前,株洲北斗产业园正在推进10余个北斗应用示范场景建设。我市正与广铁集团、移动公司共同推进株洲北站“5G+北斗”列车智慧编组系统建设,拟打造最先进的铁路运输运营、运维养护、安全管控系统。市公安系统与千寻位置开展北斗时空智能警务应用领域全方位深度合作,打造全国公安科技信息化样板点。同时,园区正与椭圆时空、精飞智能等北斗应用技术公司一起,探索推进北斗技术在轨道交通、通用航空等株洲优势产业的应用,以及在智慧农业、自然资源管理、城市管理、应急管理、无人机物流等领域应用场景建设,衔接北斗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加快建设农业、林业、金融、电力、城市建设等北斗大规模生态应用示范工程。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