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红色学府发挥阵地优势 为服务全市干部能力提升贡献党校力量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赵先辉

    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动,是市委立足当前株洲发展重任和干部队伍实际,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市委党校是干部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更应在“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动中当好主力军、先锋队,着力提升全市干部队伍的政治能力、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党校服务能力,为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贡献党校力量。

    聚焦主业主课,提升政治能力。始终将“党校姓党”作为办学治校的根本遵循,突出抓好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这一主业主课。积极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确保主业主课占总课时比重在70%以上,引导党员干部把学好用好创新理论作为基本功、必修课。坚持“用学术讲政治”,抓好对理论创新和决策部署的学理阐释,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用活本土红色资源,讲好株洲故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强化理论思维,锤炼党性修养,牢记初心使命,以历史主动精神增强发展自信,在“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中发愤图强、重振雄风,着力培养政治、品质、作风上都过得硬的干部。

    强化教学创新,提升学习能力。一方面着眼当前株洲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聚焦高质量发展对干部能力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加强党员干部“八种本领”“七大能力”的教育培训。另一方面着眼于不同类别、层次、岗位干部的个体履职需要,坚持“干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制定十大紧缺能力清单、建立重点岗位十大专业素养库、选定十大特色现场教研基地、开办十大主题讲座、编写十大典型案例教材、举办十大专题培训班、组织十大能手评选,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全面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求干部培训工作达到事业需求、岗位需求与干部个体需求紧密结合、高度统一。大兴学习之风、调研之风,引导党员干部既学好经济学知识、科技知识,又加强历史、文化、生态等知识学习,不断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视野,着力培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都跟得上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学习型”干部。

    突出实战练兵,提升专业能力。一方面,提高“请进来”教学比重,借助“三高四新”专家资源库,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名师、学者、操盘手等分层次授课,充实专业教学力量,办好办实“株洲大讲堂”;另一方面,突出“走出去”开展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实训教学,建好用好“三高四新”实训和现场教学基地库,把党校课堂拓展到项目、基层、企业、工作一线,真正让学员看得见、学得会、悟得透、干得实。深化“教科咨一体化”创新,聚焦经济建设主战场,在统计、财务管理、项目策划、专项债政策、基层党建等领域,形成“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咨政进决策”的良性循环,使教育培训对能力提升和推进工作产生“裂变”效用,着力培养更多株洲新时代懂政策、懂业务、懂产业、懂园区、懂管理,会招商引资、会项目建设、会政务服务、会应急处突、会群众工作的“五懂五会”干部,创新探索建立干部全链条培养的株洲模式。

    推动自身提质,提升服务能力。建强师资队伍,按照专职为主、专兼结合、引育并重,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引才工程”“育才工程”,既以学科学术带头人为引领打造名师团队,又为校内年轻教师加快成长拓展培训、进修、调研、挂职等机会,同时加大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全方位提高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涵养优良作风,大力弘扬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对在党校学习培训的党员干部,从入学到结业始终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营造崇尚学习、争相学习的浓厚氛围,打造最讲纪律、最讲学习的红色学府。优化育人环境,加快推进校园改扩建项目,严把成本关质量关,打造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一流校园,并提升与之相匹配的服务水平,为干部能力提升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推进系统提升,抓好办学质量评估,加强对县市区党校的业务指导,优化办学各项保障,推动全市党校系统整体办学水平实现更大提升,为“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动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系市委党校(行政学校)常务副校(院)长)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