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记忆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记事本

    杨丽丽

    总觉得儿时的端午节都是提前开始的,在孩子们的翘首以盼里,也在若有若无的艾香里。吃香甜的粽子,戴好看的香囊,玩有趣的游戏,这成为每个孩子端午节的期盼。

    犹记在儿时,在离端午节还有四五天的时候,奶奶就按部就班地开始了端午节前的准备。赶集买五彩线、买花布、买糯米红枣,安排我们去割艾草、割粽叶。奶奶像一个演奏家,在盛大节日开始前就演奏出高低起伏的韵律。五彩线、花布这些都是奶奶亲自挑选的,奶奶很是虔诚,觉得五彩线、花布得亲自去挑选,亲自一针一线做成香囊才能给她的儿孙们带来祝福。

    包粽子的粽叶要求比较高,要求鲜嫩翠绿没有残次的,都是父亲母亲去割,割艾草没有那么讲究,就交给我们这些小捣蛋了。而且我们也喜欢去割艾草,老家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到处都能看到艾草的踪迹,他们成片成片的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我们最喜欢去村头河边那片地里去割艾草,由于艾草本身的味道,那里很少有蚊虫靠近,我们先去河里摸鱼逮虾,再去那片艾草丛里打滚,摔跤,玩累了才带着一身艾草的芬芳回到家里,回到家里再用艾草烧水泡个澡,那艾香就能粘在我们身上好几天。

    包粽子是大人的活,我们不会干,但是爱凑热闹,几个人叽叽喳喳的蹲在那里看奶奶她们变魔术,两张粽叶、三勺糯米、一粒红枣、一根细线,在奶奶手里翻来覆去的转几圈儿,一个沉甸甸绿莹莹的粽子就包好了。有时候要包的粽子比较多,就会邀请邻居婶婶嫂嫂来帮忙,蹲在那里不但能听到她们讲的关于端午节的有趣传说,还能时不时拿起一颗枣子塞到嘴里过过嘴瘾,总觉得那些被节日氛围烘托以后的枣子多了更多的香甜。等粽子包好了,往锅里一放,添上水,大火翻煮一个多小时,那香气就飘满了整个院子。端午那几天,整个村庄都是煮粽子的香气,从东家飘到西家,从村头飘到村尾,那香味一直蜿蜒着飘向远方。

    采回来的艾草奶奶会结成捆挂在门框窗棂上驱避蚊虫,还会包在花布里给我们做香囊。奶奶是村里有名的巧手,她做的香囊样式多,味道久。村里的婶婶嫂嫂们最爱来家里找奶奶一起做香囊,就在庭院的枣树下,放一张方桌,桌子上摆着几个簸箩,簸箩里装着五彩丝线和各式各样的花布,院子里还燃着艾草末,在她们嘻嘻哈哈的谈笑中那些玲珑精致的香囊就成型了。有菱形的,有圆形的,还有葫芦型的,五颜六色,漂亮极了,放在鼻端轻轻一嗅,那香味就冲进四肢百骸,让人舒坦。

    往事如水,又到了粽子飘香的季节,那些关于端午的记忆如洪水一般涌上了回忆的堤岸,是艾草的芬芳,是粽子的清甜,也是香囊的美丽,温暖了我一个又一个童年。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