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抓住调养好时节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如果要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农历五月,“先礼后兵”是最合适不过的了。端午的粽子和夏至的面,是农历五月送给我们的见面礼。而难熬的高温天和肆虐的蚊虫,才是它藏在礼物背后给大家的“下马威”。此时,人容易生病,瘟疫也可能悄然而至。

    明天就是端午节,这也是夏季的开端。人们应当如何在这个时候顺应节气变化调理身体?

    ●掌握三原则,入夏少生病

    端午是夏季的开端,农历五月天气湿热,疾病多发,一直被古人认为是“恶月”。此时,人体阳气外散,内里虚弱,而自然界的环境恰恰对人体不利。民间一直有“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的说法。因此,这个时节一定要注意调理身体、驱散邪气、改善免疫力。

    适当运动,通调气血。《易经》里讲“运则生阳”,夏天运动,可以加速体内的新陈代谢,并且有助发汗。需要提醒的是,夏季运动时间很重要,不要选择太阳最毒的正午,因为大汗淋漓会伤气血。一般建议选择早上,选择慢跑、太极、跳操等不太剧烈的运动方式。

    注意饮食,强身防病。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每家每户的餐桌上都会有粽子的身影。中医认为,糯米是粮食中的佳品,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粽子的配料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比如小枣、赤小豆、绿豆等具有补血安神、利尿排毒的功效,鸭蛋黄、鲜肉等都是营养丰富的食品。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也有讲究,不论是芦苇叶还是竹叶、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

    不要贪凉,护好肠胃。夏季人们容易受热中暑,但有的人也会抱着空调猛吹,导致受凉,还有的人喜欢吃冷饮、冷食,却容易招来感冒、中暑、肠胃不适等问题。建议大家在家里常备一些藿香正气水,适合在受凉腹泻、肠胃型感冒、晕车、晕船时使用。另外,夏季人们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脱水,发生中暑,这就需要及时补充水分、盐分,吃一些如仁丹等祛暑药。如果服药一天后症状没有得到改善,要尽快去医院就诊,以免症状加重。

    ●夏日严防冠心病突发

    夏季中风、冠心病的住院率增加,死亡率明显上升,主要原因是体内水分耗损多,导致血液浓缩,使血栓、栓塞、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几率增加;加之疲劳、情绪不稳、生物钟紊乱、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引起血压升高、心脑细胞缺血缺氧等而使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和复发。

    从中医角度来讲,“汗为心之液”,汗液大量排泄,会损伤心气,也会导致心阴虚,使得夏季心脑血管病多发。因此,夏季养心要把握四个原则:补水、养阴、生津、养心安神。

    补水。夏季气温高,人会在不知不觉中因脱水而出现中暑、晕厥等问题,所以一定要及时补水,不要等口渴了再喝。而且,不要喝冰水,水温选择8℃—12℃最好;不要一次性大量喝水,这样容易使血液稀释和血量突然增加,从而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血管疾病,补水一定要记住四个字“少量多次”。

    养阴。夏季饮食以滋阴润燥的食物及水果为主,如怀山药、芝麻、鸭肉、荸荠、甘蔗等,平时可以用百合、沙参等滋阴润肺的中药材来泡水、熬粥或煲汤。另外,夏季昼长夜短,阳气充盛,阴气不足。因此,睡眠时间也要做一定的调整,早睡早起为宜。

    生津。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夏季火热,苦味有降火的作用,所以苦味食物适合夏季。同时,人们在夏季出汗较多,容易丢失津液,而酸味有生津液的作用,所以将苦味食物和酸味食物搭配起来一起吃,能帮助人们降火生津。苦味食物的代表是苦瓜,苦瓜性寒,能够清热、消暑、解毒;酸味食物的代表是酸梅,酸梅具有生津止渴、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的功效。

    养心安神。夏季自然界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于人体脏腑来说,夏与心相通,所以人体肝气减弱,心气渐强。人们的火气也会随之增加,建议不要大喜大怒大悲,凡事放宽心,才能达到降心火的目的。而且炎炎夏日,容易令人心神不安、失眠多梦。从中医理论看,每天的11点—13点是心经活跃的时段,建议上班族或老年人在这个时间段注意养神,可以通过午休为身体储备能量。午休时,如果实在睡不着,可以试试闭目养神。

    另外,随着气温逐渐攀升,很多既往有心脏病的患者应提高警惕。要遵医嘱坚持服药,需要调整药物时,如改变用药剂量或增减某种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心绞痛发作史的患者可预防性地用药。治疗期间,如心绞痛持续发作,需要及时入院治疗。

    ●从内到外,对症“祛火”

    随着夏天气温飙升,很多人开始有咽干喉痛、鼻干出血、心烦易怒等“上火”表现。这里所说的“上火”是中医中常用的一个术语,每个人的“火”其实都不太一样,只有对症才能精准祛火。

    什么是上火?“内火”是人体内生之火,常见的是“情生火”“食生火”。怒气、忧郁、思虑、紧张等情绪积压太久也会引起上火,饮食结构失衡、暴饮暴食是导致“食火”的原因,还有很多“养生迷”因过度补充热性补品,比如鹿茸、红参、桂圆等,导致上火。“外火”多由人体感受外界火热引发。比如暑热天气持续高温,从事户外高温作业的人群;再如家人给火热旺盛体质的孩子过度穿衣盖被等,都会导致火热积蓄在体内。

    诊断“上火”的标准需要具备1个主症(头面部症状)或2个次症(至少1个头面部症状)。

    主症有牙龈肿痛、咽喉肿痛、口臭口苦、口舌溃疡、眼红干涩,次症有口角糜烂、眼屎增多、口渴舌痛、鼻干出血、便秘尿黄、心烦暴躁、多食易饥饿、痔疮发作等。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以上提到的症状多以实火为主,还有一部分体质虚弱的人常年作息紊乱、熬夜透支、过度脑力工作,或因疾病特殊用药,导致人体“阴精”损伤,发生虚火,常表现为低热、手足心热、口干盗汗、舌干红无舌苔,属于阴虚火旺。

    不同的“火”,各有对策。针对实火要清热解毒。很多药食同源的食物均有清热解毒作用,比如菊花、苦丁茶、马齿苋等。日常饮食可选择白萝卜、冬瓜、油菜等,作为饮食调护利于清热去火,缓解脏腑积热。有实火的人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有泻火作用的中药。针对虚火则以滋阴清热为主。常用的药食同源的食物有枸杞、百合、银耳、莲藕等。

    (综合《生命时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