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蕨菜,长成“老字号”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工人正在剪蕨菜。 谭蓉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邹怡敏

    通讯员/肖霜 谭蓉 策划/尹二荣

    5月26日上午,渌口区朱亭镇黄龙村,湖南湘春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春农业”)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挑选、加工蕨菜干。蕨菜生长的旺季,也是“湘春农业”生产的旺季。在这里,新鲜的蕨菜经过水煮、晒干等工艺,被制成蕨菜干、盐渍蕨等,然后漂洋过海,抵达韩国人、日本人的餐桌。

    一棵棵大自然的馈赠,在“湘春农业”经营下,从山间地头走进家庭小作坊,走进企业生产车间,走向国外,并成长为我市首个“湖南省老字号”品牌——“湘春蕨菜”,实现华丽变身。

    在“野蛮生长”中专注品牌塑造

    渌口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各种蕨类植物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春雨一撒,一棵棵嫩绿色或青黛色的野蕨菜如梦初醒般从土里钻出,占满了山间地头。

    “以前,大家上山采蕨都是自采自食,到上世纪90年代左右,开始加工销往外地。”“湘春农业”负责人刘芬介绍,渌口野蕨菜口感好,吸引了东北等地的经销商前来收购,并在深加工后销往日韩等国。于是,朱亭及周边乡镇涌现出不少家庭小作坊加工蕨菜,到2009年,渌口区蕨菜加工厂超过100家。

    这种小作坊一涌而上的“野蛮生长”局面带来不少问题:小打小闹,看着红火,实则不成气候,上不了规模,产业也就无从说起;只为外地公司“代工”,本地在价格等方面没有话语权,一旦遇上滞销,就措手不及,加之各个作坊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不一,也不利于本地口碑打造。2010年,大学毕业的刘芬回到家乡,与父亲刘伏清商量后,成立“湘春农业”,并注册“湘春”牌商标。

    “既然蕨菜在日韩大有市场,为何我们不直接与外国人做生意?”刘芬认为,主动权应该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在市检验检疫、商务、农业等部门帮助指导下,“湘春农业”获得IS090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于2012年取得蕨菜自营出口权,成为当时省内首家出口蕨菜的公司,也是株洲本土蔬菜自营出口零的突破者。

    2016年,“湘春蕨菜”成功入选“湖南老字号”品牌,再次为株洲实现“零”的突破,同年11月,又获得“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

    在开拓市场中坚守“以质为先”

    与很多企业不同,“湘春农业”的厂房内,并没有很多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出口的蕨菜干,其长度、颜色和新鲜度等都有严格要求,必须靠人工精挑细选。”刘芬介绍。

    以前,因有时货源本身不够鲜嫩、晒干程度不够等,产品被外国客户拒收的情况时有发生,带来不小的损失,父亲刘伏清主动要求韩国客户委派“监工”,对收购货源、挑拣、晒干等程序,进行全程监控,提出意见。一些同行觉得这是“自讨苦吃”,但正是坚持“以诚为本,以质为先”,“湘春农业”赢得了客户的信赖,才有了长期合作的订单。

    提升产品质量,离不开科技加持。“湘春农业”组建了专门的新产品研发团队,聘请资深食品加工、检验检测等专业技术人员,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种水煮蔬菜的制备方法”,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0余项外观专利。同时,“湘春农业”利用蔬菜加工的废料进行生态养殖,并推广应用节能节水产品和清洁技术,实现了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

    如今,“湘春农业”已成为一家从事农副产品种植、收购、加工和出口贸易的综合型企业,特色产品有20多种,包括蕨菜干、腌菜等,年出口量2000多吨,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带动了周边约2000名农民从事蕨菜等农产品的采收、加工和销售工作。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