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研究院,对株洲来说意味着什么?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中车时代新材的科技人员正在做产品试验和测试。 企业供图

    5月27日,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时代新材)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院揭牌成立。

    一家全新的研究院,对株洲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未来几年内会有数个十亿级规模的新产业将从这里孵化,意味着高分子新材料产业有了可成为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创新“大脑”,同样也意味着,一批批纷至沓来将与株洲发展深度绑定的高端科研人才。

    1.

    塑造产业合作生态圈

    中车时代新材始建于1984年,前身为原铁道部中车株洲所橡胶实验室。2002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并于2021年10月提级为中车集团一级子公司。

    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院是中车时代新材非常重要的创新科研平台。多年来,研究院围绕核心技术研究、重大课题技术攻关、重大项目前期孵化等开展相关工作,已具备雄厚的科研开发能力,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大型交电装备复合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分子材料检测中心等国家级科技资质平台。

    目前,该研究院已有13个技术研究室,研发人员205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近80%,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项目48项,荣获省级、行业科技奖励22项,其中省级一等奖9项。

    这次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院的挂牌,将成为中车时代新材落实全省“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以及中国中车“一核三极多点”发展战略的重要落脚点和出发点。以高分子材料研究与工程化应用为核心,研究院将打造减振、降噪、轻量化、绝缘、阻燃五大关键技术,培育高分子材料合成与改性、先进复合材料制备、振动与噪声控制等七大核心能力,构建科技发展引擎及产业支撑平台,支撑中车时代新材“十四五”末在轨道交通、风力发电、汽车、工业工程、新材料等领域形成超过200亿元的产业规模。

    不仅如此,研究院还将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一起,打造资源共享、协同开发的产业合作生态圈。

    据统计,目前株洲高分子新材料与精细化工产业链已集聚上下游企业127家,发展水平在国内同类产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在全国新材料领域补短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产业总规模已突破200亿元。

    “我们已建立的这些研发平台,非常乐意向产业链兄弟单位和科研院所开放共享,面向国家需求、行业需求和企业发展需求,积极推动产业链合作共赢,不断提升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持续做强做大、做精做优高分子及复合材料产业。”中车时代新材副总经理彭超义说。

    2.

    打造新材料产业“黄埔军校”

    一直以来,中车时代新材持续建立开放式的技术创新机制和开放式技术研发平台,且长期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国内数十家对口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达成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成功案例,其中有的催生了新产业,有的支持了中车时代新材关键技术攻关,有的解决了国家卡脖子技术问题,有的为企业培养了高素质人才,也为产业及企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此次,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合作双赢”的原则,中车时代新材研究院再次与湖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工业大学三所省内高校签订协同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继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事实上,此前,中车时代新材与上述3所高校已经开展了诸多合作,比如,联合共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在轨道产品减振降噪、仿真分析、轻量化设计等方向联合培养学生,共建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等等。

    此次签约后,中车时代新材将与湖南大学继续在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特种纸基材料、高性能环氧树脂、有机柔性光电子材料等相关领域开展技术合作;与湘潭大学继续深化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并在高性能聚酰胺以及液晶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及相关领域,深入开展技术合作;与湖南工业大学共建“先进包装材料研发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先进包装材料与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高分子包装材料”湖南省工程实验室等产学研合作平台。

    3.

    形成高分子新材料 原创技术策源地

    正式升级的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院,也被赋予更重要的使命。

    “加强人才培养、加大科研投入、加速重大技术攻关,更加积极主动承担国家卡脖子、补短板的项目,加快数字化转型、全面实施装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推动平台升级。”中车时代新材董事长彭华文表示,研究院是该公司在“十四五”期间以变革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公司已计划斥资5亿元打造产学研用综合性创新中心。

    更大的研发投入,更强的团队建设,更多的重点项目布局。具体来说,研究院将承担起“强基”“固优”“育新”3大方向的重任。

    “强基”就是大力提升科技创新共性基础能力。“对涉及相关材料的共性基础技术、结构设计技术、试验检测能力和工艺装备能力等,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彭超义解释,中国时代新材将系统性地升级现有试验检测体系,同时,新投入一批契合该公司下一步发展要求的试验检测装备,持续强化现有的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技术及系统结构仿真设计技术,同时,新布局复合材料动力叶片技术、复合材料压力容器设计制造技术、高分子材料阻燃技术、高端橡胶和树脂合成等新的研发和技术方向,为产业及行业发展筑牢“地基”。

    “固优”是指通过持续科技创新,巩固现有产业技术优势。当前,中车时代新材已经成功实现了轨道交通减振和轻量化、汽车减振和轻量化、风电叶片和风电减振以及芳纶纤维和纸基材料等相关产品的产业化。下一步,研究院也将继续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提供技术创新支持,巩固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育新”则是推动新材料和新技术孵化为新产业。迈进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包括中车时代新材在内的一众行业领衔企业,也在不断布局新的产业研发方向。作为中国中车“一核三极多点”发展战略的“三极”之一,中车时代新材肩负着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孵化新材料产业的重要使命。目前,研究院正在加快高端聚氨酯、先进有机硅、聚酰胺树脂、高性能环氧树脂等新材料产业的布局,同时,面向新能源汽车、氢能等产业,布局高端复合材料设计与制造技术。这些育新举措,将为中车时代新材带来更多的产业发展方向和机会。

    显性可见的,就是此次中车时代新材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揭榜挂帅”8项重大科研项目。这些项目将在短期内取得突破,为中车时代新材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提供重要支撑,同时也将是株洲轨道交通产业持续外延的新增长极。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