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株洲市天元区北汽株洲二工厂总装车间装配车门。 陈思汗 摄
半月谈记者刘芳洲/余春生
作为新中国首批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湖南省株洲市因工业而立、因工业而兴、因工业而强。生产出我国第一台电力机车的田心机车厂,试制我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的331厂,我国第一家现代化硬质合金厂601厂……一家家在共和国工业发展史留下印迹的知名企业,造就了株洲过去的辉煌。
悠悠湘江穿城而过,既诉说着城市的光荣历史,也提醒株洲人,工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近年来,株洲立足激发创新活力、强化产业集群和优化营商环境这三条路径,多管齐下寻求新动能,由“制造强市”向“制造名城”持续奋进。
●为企业创新保驾护航
创新是株洲工业发展的一大亮色。作为老牌工业重镇,株洲曾累计创造中国工业史上290多个“第一”,不断擦亮“株洲创造”的金字招牌。
今年3月,由中车株机公司研发的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列商用磁浮3.0列车,完成相关动态试验和系统联调联试,列车多项技术填补国际空白。
今年4月,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实现量产。该电池在低速电动车、电动大巴及家用储能等领域竞争力强,充电15分钟电量可达80%以上,低温环境下可释放88%以上容量。
创新产品密集问世,绝非运气使然。株洲市政府牵头为企业创新保驾护航。株洲市科技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株洲科技研发投入总量达101.5亿元,较2019年增长16.1%,占GDP比重达3.27%,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65%。
“大部分资金都用于培育‘新苗’,达到标准的科创企业,如果有科技情报分析、发明专利代理、专业检测等方面的支出,可以按照一定比例报销,这项举措很受企业欢迎。”株洲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加大科研投入的效果正逐渐显现,这几年省里的十大技术攻关项目,每年都有2到3项落户株洲。
此外,株洲还建立科技重大项目“一对一”工作协调服务机制,安排科技创新工作服务组进驻企业,高效快速为企业排忧解难。120名市级科技特派员跟踪服务重点企业,及时倾听企业心声。
今年一季度,株洲市研发投入申报总量达到128.9亿元,增长18.3%,稳居全省第一;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2.35件;完成技术合同登记30.5亿元。
●强化产业集群优势
过去,株洲以有色冶炼、重化工、建材等为支柱产业。
相关传统产业既为株洲打下了厚实的家底,也因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粗放发展,使株洲背上了沉重的发展包袱。
针对此,株洲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提质升级。2018年底,在一场漫天大雪中,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最后一台冶炼炉缓缓熄灭,标志着工业区内261家企业全部关停。
腾退落后产能虽然痛苦,由此带来的动能转换却更具亮色。2013年,株洲市基于自身工业门类丰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较为齐全的传统优势,瞄准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3大动力产业,审时度势打造“中国动力谷”。
在转型过程中,株洲坚持产业“裂变”增长思路,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方向,推动产业集群不断向纵深发展。哪怕是一个部门、一条业务线,只要具备发展潜能,都有机会“裂变”成为新的企业。
以年销售收入过35亿元的株洲联诚集团为例,该企业初创时仅是一个提供简单劳务服务的纯手工作坊式车间,经过10余年的技术深耕、强链补链与改制升级,如今已成为区域轨道交通产业链中的重要成员和国际知名的轨道交通部件研制企业。
据了解,株洲依靠国企混改裂变、技术裂变、市场裂变等多种方式孕育出众多新兴科创企业,为主力企业提供配套服务。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目前已裂变出拥有350多家企业的产业集群。“裂变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株洲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挖掘核心优势产业增长潜力,深耕细分市场空间,推动更多产业链、供应链相关企业落户,形成集群化竞争优势。”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说。
目前,株洲正建设以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为代表的3个世界级产业集群,以信创产业、先进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为代表的3个国家级产业集群,以衣食住行、健康养老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升级产业集群。这被称为“3+3+2”现代产业体系。预计到2025年,这一产业体系规模将超过8000亿元。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2月19日,联诚集团董事长肖勇民吃了一顿不一样的早餐。这一天,株洲市首场“政企早餐会”正式开餐。6位应邀前来的企业家与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市长陈恢清等边吃边聊、畅所欲言。
肖勇民介绍了联诚集团的发展情况,并把位于田心轨道智谷的“新基地建设项目”和正在进行的“公司改制上市”相关问题摆上桌面,请求市领导协调解决。3月9日,市长陈恢清带队来到联诚集团召开现场办公会,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
企业有呼声,政府有回声。不到1个月时间,联诚集团在“政企早餐会”上提出的6个问题悉数得到解决。“株洲各个政府部门的专业程度高,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解决方案。这让我们民营企业有了发展信心。”肖勇民说。
近年来,株洲坚持“重商、亲商、安商”,实施“一件事一次办”、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等举措,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服务产业项目发展。目前,株洲已聚拢世界500强企业和央企87家,工业企业6000余家,产品远销全球160余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