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练好“内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经观杂谈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易蓉

    创业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词汇,回乡则是充满温情的旅途。创业和回乡并列在一起,既展示出创业的蓬勃动力,也凝结着创业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此次湘商大会上公布的全省100大“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标志性项目中,株洲占了10个。在笔者看来,数字的背后,既有浓浓的乡情,更多的是对一个城市营商环境、产业生态和发展潜力的考量和认可。

    乡情的召唤

    选择回乡创业可以有一万种理由,最深沉、最感人的还是对故土的眷恋和不舍。创业者中,有早年外出的成功者回馈乡土;有事业有成者选择家乡拓展事业;也有在外面发展不顺利的带着失败的教训回到故土重试身手。不管哪种情况,回乡创业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对家乡的感情。

    这一点在刚刚落幕的第十届湘商大会上得到印证。

    众多湘商云集株洲,笔者在采访中问及最多的问题就是是否愿意返乡投资,有像加拿大湖南商会会长熊立新一样,愿意“利用平台,不遗余力为家乡招揽搜寻好项目,为株洲‘说媒’的”;有像广东省湖南商会会长、禾田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陈乐田一样,“回乡投资计划年年有月月有”的……

    这些湘商都是从白手起家,靠多年拼搏攒下一桶金,随后返乡投资给家乡,有的甚至将毕生心血和资本都倾注于返乡的项目。

    这种“孤注一掷”,是因为乡情的召唤,当地政府部门应该珍惜回乡者这份创业的激情和对家乡的感情,并给予他们返乡投资的“底气”。

    有营商环境,才有底气

    长期以来,故乡情怀一直是促使企业家返乡投资的重要因素。于是,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中主打情感牌,招商团队“主攻”当地籍贯的大企业家,熟人拜访、几番交流、乡音叙旧,“大生意”谈成了,效果立竿见影。

    “情怀式”招商简单有效,却非长久之计。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投资要讲经济回报,更加看重的是投资项目的发展潜力以及能为企业带来的长远效益,而这些都需要当地政府职能部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才能给予的。

    比如打好“服务牌”,就是要当好企业的“服务员”,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兴办企业要遵从市场法则,他们的投资首选地一定是营商环境更优、政府服务更高效的地方。对返乡投资的企业家,更要真心做好服务,让企业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雨中打伞”的贴心。同时,把握“亲”“清”有度的界线,不能因为“老乡来办厂”就搞旁门左道甚至违法违规办事,否则既害了自己,也坑了企业。

    比如打好“产业牌”,就是要当好产业布局的“设计师”,注重产业链招商,营造特色鲜明的产业生态。既要谋划好当地的优势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又要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来吸引投资,形成“倍增效应”。对返乡投资者的招商,要提前谋划,精心做好产业布局,助力企业高效“入链”,力争让企业来了有钱赚、项目有方向、发展有未来。

    在第十届全球湘商大会上,天津市湖南商会会长、天津久日新材董事长赵国锋便坦言,家乡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让湘商返乡投资更有底气。

    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唯有“乡情”“内功”两手抓,才能真正让三湘大地成为湘商的投资宝地、发展热土。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