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 看看这些标志性项目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第十届湘商大会在株洲完满落幕。大会发布了全省100大“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标志性项目中,株洲占了10个。每一个项目,凝结着湘商浓浓的乡情,也因为株洲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些项目来株,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项目发展得怎样?本报今择其三个标志性项目,敬请垂注。

    筑梦“后花园”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易蓉

    初夏已至,陌上花开。

    5月中旬,在茶陵县虎踞镇的“茶乡花海”景区,数万株百合、翠蝶花、玫瑰迎风绽放,多种色彩交相辉映,姹紫嫣红,为这片位于湘赣边区的山村增添了一份诗意。

    “端午将至,民宿和酒店都已经被预约满了。”湖南虎源生态园林有限公司董事长、“茶乡花海”景区创始人李乐文说。

    李乐文,30年前,他是一个在外打工的普通农民工,10年后,他以在沿海创业积累的资金回乡创业,先后投资上亿元,打造近万亩的“茶乡花海”景区。

    在刚落幕的第十届湘商大会上,他的“茶乡花海”项目被列入全省100大“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标志性项目,成为返乡投资、带动家乡振兴的典范。

    外出闯荡,攒下第一桶金

    上个世纪90年代的茶陵县虎踞镇黄坪村,村里人除了靠种田维持生计,几乎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

    山高路远,贫穷落后,成了这个小山村的真实写照。大部分年轻人忍受不了大山里的生活,纷纷南下务工,李乐文便是其中之一。

    “初出茅庐,也没有一技之长,唯一熟悉的就是种田种菜,唯一的资本就是一双勤劳的双手。”李乐文坦言,初到广西时,他在一个苗木种植基地里谋到了一份工作。

    清扫、排盆、种植、移栽、剪枝……一干就是9年,从一名学徒渐渐成长为懂技术的“师傅”,一个月最高可拿到五六千元。

    “这笔工资相当于村里人当时务农一年的收入。”李乐文想到让村里的小伙伴一起挣钱。

    有了9年经验的李乐文,不仅学习了技术,积攒了人脉,眼界也拓宽了,于是,他在广西承包了一片千亩的苗圃,从家乡带出了一支三四十人的队伍,开始了单干创业的生涯。

    但故土难离,李乐文心中的“梦想”越变越大,他想让家乡共同致富。

    归来兴业,盘活当地资源

    2002年,恰逢国家推行“退耕还林”,他发现了家乡的“商机”——青山绿水,就是最好的资源。

    他回到家乡茶陵县虎踞镇黄坪村,流转承包了2000亩林地,在荒山上种下油茶树、杉树、松树等造林树种,一个“虎踞林场”成为当地第一个带动就业的大型经济项目,每年可带动村里上百人就业。

    2012年,紧随市场变化,李乐文的造林事业也开始了转型升级,做起了景观苗木。凭借“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这一次带动就业的人数更广。“不只是青年壮力,妇孺老人也可以家门口就业,他们可以干除草、施肥的活儿,一个月的工资两三千元不等。”李乐文告诉记者。

    乡村振兴春风劲吹,也吹进了李乐文的心坎里。

    “我们是从乡村走出去的,这里才是我们最熟悉的阵地。”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茶陵人,李乐文对茶陵茶有着独特的理解,一心想把“茶文章”做大做强。

    2016年,他一手打造的“茶乡花海”景区开始诞生。据介绍,“茶乡花海”景区是一个集茶花、油茶、茶叶种植为主的花海果树采摘休闲农业观光区、一个以神仙谷为主的森林旅游体验区和一个以旺水沟为中心的森林康养健康养生养老区,三区一体,综合多元,融合发展。

    这个规模超万亩的乡村振兴项目,如今已开发3000亩。时至今日,茶乡花海一年四季的满园春色、姹紫嫣红已经广为人知,各地游客络绎不绝,成为湘赣边区的“后花园”。

    “下一步,我们将利用当地的地热资源,开发温泉度假旅游区,进一步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李乐文表示,虽然当前受疫情影响,但他相信乡村有着最广阔的天地,“茶乡花海项目”必将成为茶陵“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名片之一。

    “好媳妇”:

    “回娘家”的路很温暖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刘芳 通讯员/杨春

    5月26日,清风拂面。荷塘区金山科技工业园内,株洲好媳妇家居智能制造基地生产车间一派热火朝天。

    自去年9月份陆续投产以来,公司正朝着年产值4亿元的目标快速前进。

    一年卖出超3000万支胶棉拖把

    2004年,茶陵人尹建国在广州成立广州好媳妇日用品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业从事清洁用品研发、制造、销售和推广于一体的企业。

    10多年来,经过在沿海地区的不断壮大和创新,公司有员工1000余名、生产基地2个,稳居全国轻工业行业协会排名前三,产品畅销海内外,是国内家具日用品行业品类最齐全的高品质综合性企业之一,曾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优质制造者”等称号。

    “作为中国第一把胶棉拖把制造商,每年卖出超3000万支胶棉拖把。”尹建国说,成绩的背后是好媳妇不断创新、不断投入的成果,每年好媳妇都会对产品进行外观、结构、功能性等方面优化,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使用感。

    截至目前,好媳妇拥有8项发明专利、31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外观设计专利。

    从广州回株洲

    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市场总额不断提升,日用品行业发展潜力广阔。尹建国说:“全国家庭日用品市场容量每年超3000万元。”

    随着业务不断扩大,好媳妇原有的生产基地广州番禹,已无法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向内陆地区进行产业转移,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势在必行。

    “娘家”株洲,是尹建国的第一选择。

    2018年6月,在株洲市委市政府邀请下,尹建国回株考察。故乡株洲的蓬勃发展,让他更加坚定了“回家乡、建故乡”的想法。

    当年10月,一个总投资10.5亿元的“好媳妇”项目落户荷塘区金山科技工业园。该项目定位为高端智能化家居清洁用品生产厂房和智能家居、清洁产品的创新研发基地,建设用地200亩,其中一期122亩,二期78亩。

    “回娘家”的路很温暖。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让尹建国印象深刻。“项目有专门的服务专员解决企业困难。如我们前期报建过程中,服务专员全程跟踪,帮助企业与规划、国土、环保等职能部门积极对接,让项目进展畅通顺利。”尹建国说。

    项目启动后,仅一年多时间就完成了建设。去年9月,“好媳妇”搬迁回到了家乡,可为株洲提供600多个就业岗位,年纳税3500万元。

    引发回乡投资热潮

    走进好媳妇家居智能制造基地注塑智能车间,物料通过空中轨道,自动运输到先进生产设备的填料口,再经过设备加工生产,短短几分钟就能生产出一个塑胶制品的零配件。

    这样的智能制造生产线,在一期项目中共有13条,能生产出拖把、保鲜膜、保鲜袋等600多个商品。

    “未来,还将引进中央供料设备,半自动供料将升级为全自动化,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株洲好媳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非凡介绍,智能制造设备的投入,不仅能保证产品标准化,提升产品质量,还能提升产能,最终实现降本增效。

    尹建国建设家乡的热情逐步高涨。

    去年7月,在株洲市2021年第二季度重大招商项目签约仪式上,作为好媳妇第二期投资项目,株洲科辰智能制造产业园正式签约,总投资3亿元。

    项目的投产,不但为株洲日用品行业提供助推作用,公司在行业的影响力,也将带动配套上游厂商来株洲发展,推动当地同类产业和相关产业链延伸。尹建国介绍,目前,已确定有不锈钢管、布艺等领域的5个配套企业将入驻株洲。

    作为广东株洲商会会长,尹建国响应市委市政府“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倡议,向招商联络处推荐广东知名企业和行业协会,拓展招商渠道,丰富招商资源,带领在粤各地的株洲籍商会会长及企业家到炎陵、茶陵考察对接项目。

    在他的带领下,广东株洲商会常务副会长张志云、常务副会长罗曾华、常务副会长谭万兴、名誉会长熊坚等人也相继带项目落户株洲,在珠三角形成了一波回乡投资热潮。

    而尹建国还有更远大的目标要实现,将在茶陵投建竹木加工厂、在醴陵投建陶瓷日用品项目,打造中国家居日用品第一品牌。

    湘东大市场:

    “买全国、卖全国”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刘芳

    5月29日,在醴陵市城南渌江大道与320国道交汇处,中农联·湘东农副产品大市场一期项目现场,一标段7栋大楼拔地而起,预计6月底就可以交付,未来将成为湘东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

    “扫码可溯源、线上可下单、畅销菜品可数读、配备了农残检测中心……未来,这里将成为湘东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醴陵中农联市场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文坚介绍。

    “高颜值、有智慧”

    中农联控股有限公司作为我国涉农现代化流通平台领跑者,已在全国布点60余家农商流通平台。

    2019年,株洲湘乡商会会长刘文坚得知中农联有在湖南投资的意向时,邀请中农联相关负责人来株洲考察,为企业和株洲政府牵线搭桥。通过与株洲各级部门对接洽谈,醴陵地理位置的优势,以及良好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了企业的注意。

    2020年,中农联·湘东农副产品大市场作为省重点项目引进、落户株洲醴陵。

    中农联·湘东农副产品大市场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50亩,总投资约15亿元,已于2020年9月开工。项目包含果蔬交易市场、农副产品交易、冷链仓储、电商物流配送,特色农产品展示、检疫检测及相关市场配套。

    走在即将运营的市场内,30米宽的主干道宽阔畅通,采光顶棚设计让市场内四季敞亮……这些打破了传统农批市场脏乱差、窄堵挤的现状,让消费者能拥有愉悦的购物体验。刘文坚介绍,“做智慧农贸,也要像企业做产品一样,用户体验感永远摆在第一位。”

    除了高颜值,智慧农贸的特点还体现在“智”上。如,市场建立了大数据分析,来保证产品价格最优。市场内还有专业的检测机构入驻,建立了溯源机制,农产品可实现扫码溯源,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刘文坚介绍,该项目将以中农联独创的“云仓配”产业模式,助力株洲农业产品深加工精加工的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推动本土传统农产品市场转型升级与更新换代,做一个政府放心、百姓安心的健康菜篮子。

    “买全国、卖全国”

    中农联·湘东农副产品大市场的建成、运营,是大型农批市场向产地延伸,将推动醴陵及周边涉农产品流通产业链的升级发展。

    目前,市场已招商300多户,包括湖南叁农企业管理有公司、株洲市东方四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醴陵指上美食品有限公司、醴陵彩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已签约入驻。

    “该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丰富当地居民的菜篮子,降低当地菜品的价格,让居民可以吃到全国各地的新鲜菜品。”刘文坚说,同时,市场也将搭建平台,通过先进的物流系统,将醴陵玻璃椒、醴陵酱板鸭、白关丝瓜、炎陵黄桃等特色农产品推送出去。“这也是推动乡村振兴,优化株洲农副产品行业布局、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据介绍,项目一、二期全部建成后,预计果、蔬日交易量可达300吨至500吨,年交易额约200亿元。届时,醴陵的农副产品将通过这个大市场输往全国各地,全国各地的优质农副产品也将引入醴陵,实现醴陵农副产品“买全国、卖全国”。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