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马学校学生晒制农产品。通讯员 供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孙晓静
通讯员/张彦 张娅露
“1、2、3,比赛开始!”5月12日,新马小学的多媒体教室热火朝天地开展着常态化“小裁缝、扎辫子”生活技能大比拼。
与此同时,五字园里一群小朋友围着地上雕刻的“国医图谱”不由自主的念起了“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的国医口诀……
这是天元区教育系统从劳动价值、劳动课程、劳动实践等维度发力,激发学生对劳动价值和意义的理解,让孩子们获得持续创造美好生活能力的一幕。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新马小学离主城区较远,便因地制宜确定了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办学思想,提出了“行知相悟、大美生活”的办学理念。
学生在校园内会定期分学段分类别参加生活技能大PK,每一个上学日都可以看见学生在60片菜地的“归园”里松土、浇水、施肥的情景。
经过5年多的探索,学校构建了以“环境文化课程、基地实践课程、节气统整课程、生活技能课程、家务劳动课程、行走研学课程”的劳动教育课程群。
在白鹤菱溪小学,结合“双减”开展“双动”特色作业设计,其中一“动”就是劳动。
班主任根据学校劳动课程结合学生劳动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家务劳动作业布置和评价。通过设置“班级小干部小岗位”,让每一个劳动岗位“有名有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位有为”。
学校每周五下午课后服务时间开设“劳动教育”专题课,按照学校制定的劳动教育体系,明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由班主任和校外辅导员授课。
“回家后他会主动做家务,主动学习一些劳动小技能,家里的盆栽也打理得井井有条。”该校1901班胡文昊家长欣喜地表示,现在孩子看到奶奶在菜园忙前往后,会主动到菜园里拔草,浇水,施肥。
目前,天元区20余所学校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在校内开辟了劳动实践基地。
“防止劳动教育虚化、窄化、形式化,得依靠校内课程载体。”天元区教育局局长龙超俊表示,下一步,将逐步实现劳动教育的学段衔接、目标承接、内容对接,保持不同学段劳动元素一致、劳动难度逐级递增、劳动类型逐渐丰富、劳动价值观逐渐深化。
让劳动成为孩子人生的第一堂课
近期,银海学校校园外发生了件新鲜事儿,大街小巷都有该校学生找工作人员握手、合影致敬的身影。一个温暖的笑脸,一句“叔叔,您辛苦了”都给最美劳动者送去了最好的慰藉。
原来,这是银海学校开展的“握手致敬劳动者”主题活动。该校秉持“劳动是最好的劳动教育”观念,把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思想根植在学生的心底,全方位开展劳动教育与实践。
在长沙市一中株洲实验学校四(2)班内,一组照片格外显眼。照片里,程女士和孩子们身着朝鲜族传统服饰,准备了12道传承朝鲜族年文化的菜肴。她说,得益于学校的年夜饭劳动实践作业,让全家在一起重温了久违的风土习俗。
该校依托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校园生态农场综合育人的实践研究》将劳动教育推向纵深发展,分学段制订了《小一一家庭劳动项目清单》,编订了《四季的脚步》生态农场综合实践校本活动手册,形成了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依托的家校社协同教育模式,让成果看得见。
“家庭作为校外劳动不可缺失的一环,能进一步开拓学生的劳动视野。”天元区教育局副局长张志成说,低年段学生通过打卡、劳动手册等方式,高年段学生通过项目研究等方式,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4月7日,群丰中学老师七八年级100余名学生带着自家准备的新鲜食材浩浩荡荡地前往野炊基地。10人一组为单位,孩子们领好柴米油盐酱醋及必备的烹饪用具后,投入到忙碌的烹饪活动中。
鲫鱼、鸡蛋、牛肉等丰富多样的食材让孩子们跃跃欲试。择菜、洗菜、切菜……大家干得热火朝天。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该校负责人刘光辉介绍,群丰中学是天元区教育局建立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后期将继续开展以美食制作为主题的劳动教育系列课程。
在隆兴中学,该校将劳动教育内容作为其中一项单独列入选题清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内制定目标与方案,最终形成实践报告。“我们深入了解了不同劳动的性质、类别,我们走进博物馆做解说员,走进车间体验流水线。”学生陈敏豪颇为自豪地说。
目前,天元区已建立“木工坊、插秧、农场、烹饪”等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下一步,将继续挖掘校内日常学习、生活等场所的劳动教育价值,丰富校内劳动教育资源。加强与本地高校、企业、农业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等场所联系,开发符合学生学段特点的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建立劳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打造天元特色劳动教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