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产业工人?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车间里,一名工人在焊接。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何春林 摄

    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何春林) 去年11月22日,我市印发了《株洲市进一步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新时代产业工人要具备哪些技能,如何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目前这项工作进展如何?记者进行采访了解。

    敢担当讲奉献

    讲究精益求精工匠精神

    株洲大地上,无数的工匠夜以继日地演奏着钢鸣铁响的壮美乐章,描绘着炉火焊光的瑰丽画卷,谱写着一曲曲“中国梦·劳动美”的动人赞歌,打造着“工业强国”的宏伟梦想。

    耳熟能详的吴运铎,在战争岁月和新中国成立后,为我国军事工业作出卓越贡献,他身残志坚,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是原株洲兵工厂的首任厂长,自传作品《把一切献给党》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工人。

    5月5日,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匠心报国》栏目以《重载铁路货车上的电焊“花木兰”》为题报道了株洲焊工易冉。凭着湘妹子吃苦霸蛮的劲头儿,易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31岁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是当之无愧的大国工匠。入职21年来,易冉手中交出的铁路新型货车超过8万辆,它们奔驰在国际国内的物流大通道上。

    “我理解的大国工匠,要有一流的爱国情怀,一流的创新精神,一流的学习能力,一流的岗位技能。”易冉言语铿锵有力。

    有理想守信念

    传承勤学苦干劳模精神

    作为全国首批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株洲诞生了中国工业史上的300多项第一。这些第一的背后,是一批批有理想有信念的产业工人的有力托举。

    90岁高龄的吴南根是我市首批全国劳模之一。今年2月,他拿出两床珍藏了60多年的毛毯,捐给了株洲工人运动历史展示馆。吴南根是一名电焊工,于1955年入党,次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两床毛毯是国家当时对他的奖励。

    “我只是一个普通焊工,用了36年和一股子韧劲,努力把一份普通的工作做好。”这位两次在北京见过毛主席的劳模对记者说,劳动光荣、工人伟大的理念永远不会过时。

    34岁的邓金龙是中车株洲所的一名钳工,从普通车工到“株洲市技术能手”,他靠的是勤学苦干。进入企业后,邓金龙白天在车间工作,晚上在家看书备考,2009年自考了大专文凭,4年前自考了本科文凭。

    从业15年,邓金龙一直有个入党的梦想,每年都会写入党申请书。“我获得了‘技能天下’(车钳工)冠军,也终于成了一名预备党员,离梦想越来越近了。”去年年底,邓金龙给记者发来一段文字。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邓金龙说,株洲的产业工人始终怀有炽热的家国情怀,在技术上刻苦钻研,如今正奋斗在“培育制造名城”的广阔大道上。

    懂技术会创新

    发扬敢为人先创新精神

    万变不离其宗,懂技术会创新是新时代产业工人立身之本,也是成长为“株洲工匠”“湖湘工匠”“大国工匠”的基本要求。

    黄强是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航空发动机装配中心工人,他曾和同事设计了某发动机的“影子模板”,历经2年多艰苦攻关终获成功。整台发动机有一万多个零件,全部按照工艺资料要求,分工序定置摆放在60多块模板箱内,依秩序装备,又快又好又安全。该类型发动机精益生产线项目曾获全国精益管理项目一等奖。

    中车“最美高铁工人”维修钳工盛金龙曾被邀请到中央电视台“挑战不可能”节目现场,展示“蒙眼配钥匙”的绝招,并荣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的“中国之最”。去年5月,在2021年中国品牌日活动现场,盛金龙再次技惊四座,向全世界展示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精益求精的追求。

    31岁的陈彬是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这些年,陈彬特别热心于技能传帮带,参与编写了集加工经验、技巧、改善案例于一体的《金钥匙》丛书,成为新员工必修课。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要推动“株洲制造”向“株洲创造”转变,将更多“株洲产品”打造成“株洲品牌”,产业工人势必要发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全力攻关,在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上大胆探索,闯出新路子,展现新作为。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