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公卫人才紧缺,株洲如何补短板?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琼

    这两年,疫情改变了不少人的生活,也让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紧缺的现象愈加突出。

    如何补短板?株洲在不断探索。

    “守门人”更忙了

    “最近血压怎么样”“有没有对什么东西过敏”……5月20日早上8时,在天元区泰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该中心副主任兼公卫办主任吴慧贤正和同事忙着对辖区老人进行体检。

    上午开展老年人体检,下午上门进行疫苗接种,当天,吴慧贤的工作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事实上,这并非她最忙的时候。去年夏天,当疫情再次侵袭株洲时,她几乎天天工作到深夜才能回家。

    去发热门诊了解接诊情况,去密切接触者的家庭进行消毒,为居家观察的居民监测体温,前往株洲西高速收费站口对入境人员进行体温监测与排查……吴慧贤打趣道:“那时,我真正体验到了什么叫披星戴月。”

    事实上,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常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他们身兼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职能,忙碌一直是这群人的工作常态。殊不知,随着这两年疫情的反复裹挟,这群“守门人”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为何基层医护人员更忙了?市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科相关负责人道出了缘由: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护人员除了继续完成基本诊疗工作外,还得承担防控知识宣传、居家医学隔离指导以及居民电话或线上咨询回复等工作。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还会作为镇级卫生防疫中心,负责路口、哨卡等关键疫情防控点,负责相关人员的体温监测和信息采集,“连轴转”是这群人最真实的工作写照。

    缺全科医生和公卫人才

    这两年,泰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蒋小琴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焦虑:一边是基层医疗机构工作量的不断增多,一边是全科医生、公卫人才的紧缺。在疫情的催化下,二者的矛盾似乎在不断加剧。

    据介绍,目前,泰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辖区人口达13万余人,而该中心的工作人员仅有70余人,其中全科医生仅有24人。这意味着,该辖区的每万名居民才拥有1.84名全科医生。

    而早在2018年,我省就下发了《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城乡每万居民拥有2.2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由于我们服务的居民人数众多,所以全科医生紧缺问题相比我市其他基层医疗机构愈加突出。”蒋小琴坦言。

    疫情让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内容出现不少变化,疫情防控成了一项重要任务,这也让基层公卫人才紧缺现象愈加明显。

    “相较过去,如今,我们需要的公卫人员不仅要懂临床治疗,更要懂得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还要掌握应急管理知识等。“蒋小琴说,如今他们正在想方设法招聘此类人才,希望能补齐短板。

    多措并举补短板

    为何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科医生、公卫人才如此紧缺?

    “由于工作繁琐、收入低、晋升难等原因,全国的基层医疗机构普遍面临这一尴尬局面,株洲也不例外。”市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科相关负责人一语中的。

    既然全国都遭遇这一窘境,株洲又该如何探索解决路径?

    借助政策实行“订单式”培养。这两年,株洲不断加强基层人才培养力度。今年,省卫健委、省教育厅下达《关于做好2022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土化专科层次人才培养工作的通知》,省级财政出资计划培养招生1000名,由全省10所高校招收培养医学类专科生,株洲立即搭上这一政策“快班车”,也顺势培养数十名基层医疗人才,充实基层人才队伍。

    加强全科医生职业能力建设。这两年,全市各级卫健部门纷纷围绕典型病例的临床诊疗思路、鉴别诊断、基层合理用药等对基层全科医生进行多元化培训,不少地方甚至形成了全科医生“学术圈”。

    扩宽晋升渠道。为了达到引才、留才的效果,我市探索建立适合全科医生的工作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例如,芦淞区卫健局在提升全科医生的“成长空间”出新招,该局在副高推荐人选环节时对全科医生予以政策倾斜。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