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库碧水 四十载守护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军 通讯员/刘小花

    城市和山区,你怎么选?

    1983年,一名从湖南省水利学校毕业的青年,来到官庄水库管理局,放下行囊,在木板床上安下了家。

    风雨中,烈日下,40个年头如一日,青年不再年轻。他手绘出上百份资料图,多争取国家4000万元项目资金,一年年镇守在防汛抗旱的大坝高处,用无悔的青春写下了基层水利人的坚守之歌。

    他就是官庄水库管理局副局长卢国文,一个选择了山区的孤勇者。

    ●手绘上百份资料图

    斜阳低垂,官庄水库水面波光粼粼,远山在水中摇曳。

    卢国文跳进布满电线的坑槽中,捏了捏线头又固定好——安装智能控制系统,是官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最后一环。

    工程向前推进,哪怕一块砖的衬砌、一根线的走向、一道闸的安装,卢国文总要“心里有底才罢手”。

    心里有底,是因为心里装着大坝。

    他爱绘图。管理局的储藏室里,堆满了防汛示意图、水库枢纽平面布置图、灌溉区示意图……摊开泛黄的纸张一数,有100多张。

    防汛抗旱难道还没进入2.0时代吗?

    “关键时刻,这些图可比电脑数据靠谱。”卢国文说。

    2018年,一场暴雨不期而至,官庄水库水位短时间涨了6米。接到市水利部门的通知,官庄水库按计划泄洪。

    就在闸门开启时,连接钢索脱落,闸门倾斜着卡在水槽中。有人脱下衣裳,用麻绳绑紧身子,到水下用力推,6吨重的闸门不为所动。

    卢国文回到办公室,拿起闸门图纸研究。卸下门板,搭好凳子,斜侧着做试验,发现在一侧用力下压,可以让门板到达指定位置。

    他从铁路部门借来大型千斤顶,又找人搭建牢固的受力平台,用千斤顶30吨重的力量下压6吨重的水泥闸门,几番调整后,卡住的闸门回归凹槽。重新更换钢索启动电源,闸门恢复了正常。

    “一张图纸,往往蕴含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卢国文告诉记者,图纸上每一个坐标点,在最初绘制时都经过反复踩点,其结构和特点早已了然于胸,遇到具体问题是就可对症下药。

    40年里,官庄水库经历一次次洪水和干旱的考验,卢国文会把经验总结到图纸上,作为重要参考资料,为防汛抗旱提供参谋。

    ●与专家“唇枪舌剑”

    官庄水库是我市三座大型水库之一,因其建设年代久远,水库病症逐渐显现,影响了防洪和发电。

    除险加固,手术是必要的。官庄水库两次大型除险加固,卢国文都是参与者。

    1992年,官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立项,投资概算约为6000万元,项目直到1998年才正式动工。然而,随着人工和物价成本的上涨,原先批复的资金保证不了“手术费”。

    官庄水库管理局提出追加资金的请求。

    “在岩石上衬砌,毫无意义,砍掉。”水利部一名专家在评审时说。

    卢国文拿出图纸和相片。泄洪渠虽是岩石体,但属于容易风化的五类岩,又称鸡肝石。“今天扒下来浇点水,明天就能种庄稼。”卢国文将带去的岩石做现场演示。

    一场评审会,变成了辩论赛,卢国文凭借着对工程的熟悉,硬是让管理局多要回了2000万元的除险加固资金,原本一批被砍掉的项目,也重新立项通过。

    2016年,官庄水库第二轮除险加固进入立项阶段。担任副局长的卢国文,又带队来到水利部长江委员会,把原本属于大坝改造以外的项目也追加了进去。

    这两次,卢国文多争回了资金4000万元。2020年11月,官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顺利启动,总投资达到9068万元。两次大手术,让水库大坝消除了安全隐患,蓄水水位也由原来的120米增加到123.6米,醴陵、浏阳等地的农田实现旱涝保收。

    ●扎根基层不言悔

    官庄水库大坝上,一座废弃的防汛值班室即将被拆除,墙体上喷绘的防汛调度图变得斑驳。

    卢国文刚到官庄水库管理局,就住在这间防汛值班室内,一到夏季,蚊虫乱飞。正是这样的艰苦环境,磨砺了他吃苦耐劳的品质。

    一次,卢国文冒雨巡查大坝时,一个趔趄摔进水沟,手臂被划出一道口子,鲜血止不住往外流。蹲坐在草地上,卢国文也曾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因为回湘潭老家探亲时,有亲戚找上门,提出让他到湘潭高新技术开发区一个项目工地担任主管;参加同学会,又有下海经商的同学抛出橄榄枝:“拿年薪、做副总,还是对口的水利专业。”卢国文有过动摇,但最终选择了拒绝。因为当时管理局第一次除险加固工程项目评审来了,他作为工程科副科长,项目介绍与对接,需要他全程参与和出谋划策。

    “我们走到老百姓身边,他们就知道来水了,庄稼有救了。”到后来,卢国文越发感受到基层水利人的荣誉感和获得感——受到百姓尊重和爱戴。

    青山不负英雄志,一库碧水利千秋。坝上坚守40年,回望最初的选择,卢国文无悔。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