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梦菲
当时《你好,之华》还未上映,便在网上被大家热议,我也十分期待。岩井俊二导演十分出名的另一部作品是《情书》,讲述了一封原本因为寄托哀思的情书,意外收到了来自同名同姓的回信,因此挖掘出一场多年前纯真的暗恋的故事。《你好,之华》在剧情上与《情书》有些类似,讲述的也是因信件而牵扯出的故事。
青春是岩井俊二作品中永远的母题,信、阳光、操场、自行车、转学、马尾辫、白衬衫、毕业礼堂、睫毛、短发、黄昏、侧脸、足球、背影、对视、运动会、相遇的走廊、教室门口、被风吹起的窗帘,音乐课的钢琴声,青涩的自我介绍,永远定格的夕阳……这些美好记忆的标签随便选两三个,就能组成一个唯美、感动人心的青春故事。
在岩井俊二的电影里,最常出现的人物关系是两个冥冥之中有深切羁绊的女孩,《情书》中的渡边博子和藤井树,《花与爱丽丝》中的花和爱丽丝,以及这一次《你好,之华》里的之华与之南。
《你好,之华》里的之华与之南,在某种程度上也有些隐隐较劲的意思。平凡普通的之华在少女时代总是默默地羡慕着优秀的、发着光的姐姐,这样微妙的感情在姐妹亲情之下被压制和淡化,当转学来的尹川出现在两姐妹生命中时,不知不觉地从少女之华的表情与动作中流露出来。
影片的主题是“错过”,但看完之后,让人产生更多感慨的,反而是主角们在电影中对于少年时代的无限怀念。之南最怀念的一定是自己闪着光的少女时代,不然她不会一遍又一遍地翻看尹川寄给她的小说,连留给孩子的遗书都是自己在中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尹川最怀念的大概是刚上大学和之南恋爱的日子,他在自己的小说里一遍遍描摹、重温那时候的美好,以为这样就可以让时光永远停留在那里;而之华,她没有令人瞩目的青春,也没有和自己年少时倾心爱慕的人在一起,属于之华的怀念,大概就是被别人误认成姐姐之南的那一点窃喜,算是圆满了少女时代的一些遗憾。
尽管影片的名字就叫做《你好,之华》,但之华这个角色在电影中并非绝对主角,关于她的故事线简单而清晰,更像是一位穿针引线的引路人,带着大家去寻找过往岁月中的真相。
在周迅细腻的演绎中,我们看到的那个之华,褪去了少女时代的胆怯,就算人到中年,仍然怀着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她会在生活略有不如意时假借之南的身份写信给尹川吐槽,会帮婆婆给她的英语老师传递信件。周迅的表演是温和的,但看的时候总能让人不自觉地感受到之华这个角色身上的生命力。在这个有些沉郁的故事里,之华是一束柔和的光,是她指尖跳动的蓝色指甲油,是北方初春生机勃勃的海浪;而周迅,她有时仍是神情雀跃的少女,但更多的时候,她是在生活里汲取养分的袁之华。
周迅的表演如水般隽永,紧紧贴合人物最生活化的一面走,松弛而细腻,在电映结束后采访时,周迅说,以后只想演更多生活化的角色,而不是之前飘来飘去,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物。
周迅的每一个回眸,每一个不安局促的眼神都是戏。在处理如何把日常变得精致且具有诗意上,周迅和导演岩井俊二都有一种天赋,可以让日常记录不再死板无聊,让时间变得像一个个俏皮弹跳的音符,在人物或喜或悲的人生里恣意游走。
在岩井俊二的电影里,一切都是轻盈克制而充满诗意的,虽然以葬礼作为开头,但前半段的基调都是明朗跳动而活泼的,时时有幽默的细节。随着剧情的慢慢展开,不疾不徐,痛心,伤感,释然,一层层抽丝剥茧,一点点娓娓道来,就像冬日里的一杯温暖的咖啡,也像和最知心的朋友在深谈低语,整部电影的观感非常舒适,那些诗意的瞬间,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是会回想起来。
那天下午看完电影,我们三人去大锅灶吃回头鱼火锅,等待上菜的时候,我们仍沉浸在电影里,那些叹息,那个写信沉思时笔尖触碰纸张的沙沙声,还有婆婆收到信时的激动变成了轻描淡写的那一句“你放在那里吧”,和那个老教授家里“不小心”遗落的口红,以及原本应该嚎啕大哭的葬礼上静默的不舍等等,在我们面前一一再现。
是的,那个时候,我们的少女时代,那句只会写在信上,却永远不会说出口的是——我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