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就业”不能成为“消极就业”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邓伟勇

    【做好未来发展规划,尽快找准属于自己的“赛道”。】

    近日,笔者参加有关调研座谈会,一些企业和高校普遍反映,不少毕业生对就业并不着急,进而形成一种“慢就业”现象。

    所谓“慢就业”,是指大学生毕业后不打算马上就业,而是暂时选择游学、在家陪父母或者进行创业考察,慢慢考虑未来发展道路的现象。

    导致毕业生“慢就业”的一大显性因素就是“就业难”。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不少企业面临停止招聘、裁员,甚至倒闭等问题。就学生而言,更多人倾向稳定的就业去向。

    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例,毕业生就业意愿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考研、考公人数急剧增加。今年该校研究生报考率达43.7%,其余还有13.9%的人专注考公。

    高校毕业生从之前的“先就业再择业”趋向于“不将就”,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更为多元的择业观。但过长时间的观望容易造成心理上的焦虑和恐慌,也有“逃避就业”之嫌。有调查发现,部分应届毕业生存在以“不愿吃苦”“拒绝低薪”为由逃避就业,变成“无业游民”。

    这些年,社会对于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现象逐渐呈现出理解、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但全社会应警惕“慢就业”成为“消极就业”——培养出一个大学生不容易,积极就业,对关爱自己的亲人和国家是一种积极回报。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破解劳动力供需的结构性矛盾,高校专业设置需要与市场专业人才需求更加匹配。疫情之下,搭建线上平台,提高校园招聘效率也是政府和高校需要考虑的问题。

    对于毕业生本人来说,如果选择“慢就业”的方式去寻找自己职业生涯的最适合状态,就更需要充分利用这段时期,增长见识,做好未来发展规划,尽快找准属于自己的“赛道”。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