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为何盯上“投行生意”?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易蓉

  • 上一篇
  • 下一篇
  • 2022年,一股株洲创投势力在多个项目背后“撑腰”,崭露头角。

    株洲国投集团先后投资了包括中航零部件、澳维环保、中晟全肽、明日硬质合金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内的16个本地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都是我市“3+3+2”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尖子生”,投资金额累计高达15亿元。

    一个三四线的城市为何会盯上“投行生意”?仅仅为了赚钱吗?这背后的逻辑和启示是什么?

    “投行生意”

    先看一组事例。

    2022年4月,株洲国投通过自主管理的基金株洲市乘风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前后出资1000万元和1900万元投资本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株洲火炬安泰新材料有限公司和本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南顺华锂业有限公司。

    去年此时,株洲市两大产业引导基金——乘风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株洲市仟里马私募股权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各出资2000万元投资湖南力合厚浦科技有限公司。株洲市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与株洲市梧桐树私募股权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分别设立专项基金,共向湖南越摩先进半导体有限公司投资1.45亿元。

    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这两年的株洲似乎盯上投行生意。

    “以引导基金为主力的产业基金之所以如此如火如荼,与城市内在发展逻辑的变化息息相关。”不少业内人士分析。

    这种变化首先体现在招商引资上。

    当前,一线沿海城市产业转移梯度明显,珠三角地区向粤港澳周边地区转移,长三角地区则向浙江、江苏等周边城市转移,这些承接产业转移的地区政策红利、产业链配套乃至人才凝聚能力比很多内陆城市更好更强。

    对于非省会、非沿海的株洲而言,如不创新方式方法,招商引资将越来越难。

    但产业链要壮大,经济要发展,好的项目何来?当“外引”项目维艰,又该如何培育本地“好苗子”长成“参天大树”?

    “而各地都竞相抢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其产业往往存在投资体量大、周期长、见效慢等特点,传统招商模式如补贴、贷款、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难以吸引企业落户。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招商策略,接轨资本市场,解决产业项目建设和发展的资金需求。”市商务和粮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果无法比拼先天资源,以政府引导基金为抓手的资本招商模式,就是‘不二王炸’。”

    “标杆”在前

    之所以被誉为“王炸”,是因为区别于传统招商模式,资本招商是政府通过预算安排,以单独出资或与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引导基金,采用股权投资等市场化方式,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其实质是将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的思维导入产业,以投行的方式培育产业。

    “这种模式,即使在全部亏损的最坏情况下,也就相当于以前直接补助企业失利的结果;如果投资赚钱了,产业投资基金还有成熟的退出机制,可以循环投资新项目;如果企业想要搬迁或者加大对某个竞争城市的投入,地方政府作为重要股东,对于企业的决策还有一定的话语权。”一业内人士分析。

    这一模式,株洲不是闯先者,“最牛风投城市”合肥、苏州等地早已作出探索和示范。

    “合肥模式”至今仍是风投圈的标杆。当年,合肥市政府通过出巨资建立基金平台,先后投资京东方,押注半导体,接盘科大讯飞,引入蔚来、大众,投资维信诺等,撬动了显示屏产业、半导体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

    近年来,合肥的GDP排名也从20年前的全国近80位提升至20位,财政收入增长数十倍。更重要的是,合肥产业结构也由此实现了转型升级。

    苏州则是以基金为线,串起产业链,培育出完整的产业集群。

    低调的苏州,在“投行化”发展上其实起步相当早。中国第一支市场化运作的股权投资母基金元禾辰坤,2006年就诞生在苏州。许多业内耳熟能详的知名母基金也皆来自苏州,包括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相城母基金、苏州国发创投、苏州吴江东方国资……有数据显示,总部位于苏州的母基金多达15家,占整个江苏省母基金的近30%。于是,苏州有了可以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一整套政府投资基金组合;于是,光是一个苏州工业园区,就汇聚了中国众多的隐形冠军企业和高端制造产业集群。除了位居全国第一的生物医药竞争力,园区内的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制造等领域也位居全国前列。

    深圳则是“抄底纾困”,精准导入与提质升级并举。

    深圳目前基本形成以基础设施公共事业为主体、以金融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国有资本格局,通过纾困上市公司实现产业精准导入,并依托区域内优质园区载体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建立全周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推动落地企业提质升级,形成可供借鉴的“深圳模式”。

    记者梳理发现,深圳开展资本招商注重把控投资时机,选择在大型企业陷入流动性危机或经营低谷的关键节点下注介入,进而通过议价实现抄底纾困,顺势导入产业项目。

    “园区+创投”是深圳开展资本招商的独特模式。以科技园区为依托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强化产业承载力;以科技金融为纽带,通过前期租金、资金和技术入股等具体方式,为科技园区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分享产业发展红利。通过国资与创新型科技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深圳控股一批中小微创新型科技企业,在生物产业、人工智能、文化创意等领域形成发展新优势。

    株洲探索

    四两拨千斤。“合肥模式”“苏州模式”等也许不可复制,但其发展路径或有很多可被学习借鉴之处。

    近年来,为推动产业招商项目落地,作为“产业发展商”的株洲国投集团,其子公司——株洲市国投创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投创投)以其自主管理的“创盈基金”“仟里马基金”“梧桐树基金”等10支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为“支点”,发挥资本的杠杆作用,精准布局智能制造、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科技行业,实现优质项目批量入驻株洲,撬起了产业千“金”。

    据统计,通过基金运作,国投创投共投资本地项目16个,牵头引进产业项目7个,带动社会资本在株投资超40亿元。

    其中,国创越摩先进封装项目是我市通过资本招商引入的第一家集成电路企业,也是市国投集团、株洲经开区基金招商引进的首个重大产业项目。

    “这是一个有成熟技术团队、自带市场订单,只需要找个合适的地方落地便能产出的项目,在考察过长沙、武汉等城市后,最终因为‘资本的力量’选择落地株洲。”株洲国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通过基金招商,市国投集团已与上海兴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接触到了该技术团队,最终通过产业引导基金,该项目由上海兴橙资本、市国投集团、株洲经开区产投公司及项目创业团队合资建设,成立了湖南越摩先进半导体有限公司。该项目以半导体先进封装和测试为主,面向高性能芯片和高密度封装应用领域,极大地加强和补充了全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投资与招商同步,“资本招商”撬来的不光是一个大项目,而且是一个大产业。

    项目年底投产后,可实现5G滤波器国产化封测产线零的突破,同时依托领先的晶圆级封装和系统级封装服务,吸引优质上下游企业集聚株洲,着力将株洲打造成5G射频芯片及模块先进封装供应链中心。项目完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超40亿元,创造净利润8.8亿元,上缴税收4.2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产值近百亿元。

    中晟全肽亦是如此。

    “作为初创型企业,政府引导基金愿意给我们做A轮投资,一方面,提振了企业来株的信心,另一方面对于初创型企业而言,这一举动也能留住我们发展的心。”中晟全肽财务总监武永强坦言。

    该公司拥有全球独创的多肽信息压缩技术,并已成功构建完成包含近五亿种多肽信息的超大型多肽实体库,为多肽新药发现提供了全球独一无二的“种子库”,解决了全球多肽新药发现端“卡脖子”技术难题。经过5年的发展,中晟全肽已完成2轮融资,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近来,苏州、西安等地都抛来橄榄枝,但无论如何,我们的总部和研发基地都会留在株洲。”武永强说。

    这样的“忠诚度”是其他招商方式难以达到的。

    “一些市场化的投资机构,只投后端成熟的项目,也就是只‘锦上添花’,不‘雪中送炭’。市场缺位怎么办?我们国有资本来做。实际上,早期项目投了以后,会给后端项目提供项目源,这就形成了一个接力。这样一来既完成了政府扶持科创小微企业的政策意图,又实现了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株洲国投集团相关负责人坦言。

    同时,市国投集团还依托央企混改进行“存量招商”,投资参与中车时代华鑫、中车半导体、中航零部件等央企混改项目,这些项目都正成为壮大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汽车产业等株洲优势产业中的强劲力量。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易蓉 摄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