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昭是青年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 通讯员供图
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谢嘉 通讯员/陈紫萱) “你长大后想要干什么?”年少时,我们给出的答案千奇百怪,长大后,梦想成真者,无疑是“幸运”的。90后汪昭就是一个“幸运儿”,他实现了长大后“造飞机”之梦,并成为一名青年工匠。
技能比武中一举夺魁
“想要干好航空发动机绝对不能投机取巧。”汪昭说,他从小就喜欢飞机,毕业后成功入职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他从学徒做起,别人休息时,他就在机床边反复练习师傅教的东西。后来,汪昭不满足于常规加工需求,工作之余,还自学了CAD、UG、Mastercam等画图编程软件。
功夫不负有心人,汪昭用扎实的技术获得师傅和同事们的认同。汪昭回忆,第一次参加公司技能竞赛时,想要和有着丰富加工经验的老师傅同台较量,人还会慌,但内心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筹备竞赛的三个月,他中午学编程、晚上实操,睡觉前再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一举夺魁。
今年是汪昭入行的第九个年头,他从一个只会埋头苦干的工人,变成了一个热爱改进改善的创新青年,曾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南方工匠等荣誉。
参与50余项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
相比成绩和荣誉,汪昭认为,这些年收获最大的是学习到了专业知识。
有一次,汪昭班组安排了一批特急件,但原来使用的专用夹具磨损严重已无法使用,只能送修。时间紧、任务重,大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冷静下来的王昭,利用现有的废料和设备做了个临时夹具,然后重新制定了新的工艺路线,把技能竞赛中学到的创新的加工方法运用到产品上。
最终,班组顺利交付零件。汪昭还让那道工序的加工时间由2小时缩短到30分钟,让不足70%的合格率提升到了95%以上。这次改进,也获得了公司年度优秀合理化建议。
如今,汪昭参与了50余项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提出优秀合理化建议80余项,优化数控程序1000多个,自制夹具20多种。作为汪昭青年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他带领团队成员们持续创新,每年都会为公司节约生产成本数十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