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口区: 多措并举打好福寿螺歼灭战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邹怡敏 通讯员/肖霜) 5月5日,渌口区南洲镇昭陵村,田里的早稻已长到小腿肚高,当地村民有的提着小桶子,正仔细摘除附着在岸边、作物、草丛上的一串串如桑葚般的粉红色卵块;有的则抱着电动施肥器,将混合着药剂的肥料施到田间。

    “这些是福寿螺的卵,别看它长得好看,危害大着呢!”拥有多年水稻种植经验的村民田汉招介绍,被福寿螺爬过的农作物,叶面和茎秆常被啃食形成穿孔或残缺,导致减产,稻农不堪其扰。据了解,福寿螺原产中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被列为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其繁殖能力超强,每年3月至11月是产卵高峰期,大量繁殖会造成水体污染、水生农作物减产,影响生物多样性。

    渌口区及时组织开展福寿螺防治技术培训,采取人防药防生物防的方式,发动群众打好福寿螺歼灭战。“在福寿螺产卵高峰期,我们指导稻农在稻田中插些竹片、木条等,引诱福寿螺在上面集中产卵,每2到3天摘除一次,然后敲碎并销毁。”渌口区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介绍,福寿螺会顺水传播,可以在河边或沟边拦网,阻止福寿螺进入稻田;水稻幼苗期时,可采取茶枯防治、生石灰防治和药剂防治,同时,推广水旱轮作“稻-油”或“稻-鸭”共生模式,也是有效的生物防治法。

    “市民发现福寿螺,切记不能食用,否则容易感染寄生虫,危害身体健康,应尽快向农业部门报告。”该区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提醒,福寿螺的外观虽与田螺相似,但个头比田螺大,其外壳呈黄色,螺口大且壳口无黑色框边,螺的尾部不似田螺尖长,而是短扁,很好分辨。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