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街头不文明,他们这样说……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讯(记者/廖智勇) “五一”假期,本报记者深入景区商场、街头巷尾走访,见证了许多令人动容的文明瞬间,也看到了一些不文明现象。5月5日,《株洲日报》《株洲晚报》对相关情况进行了集中报道,社会反响强烈。记者采访整理了几位读者发表的看法。

    谢巍龙(市水务集团职工):

    要积极引导、时时督促

    我是土生土长的株洲人,二十多年来的努力,株洲摘掉“污染城市”的帽子,华丽蜕变,先后成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学渣”变“学霸”不容易。通过“创卫”“创文”,市民的素质提升明显,乱丢乱扔的人少了,路口等红灯的人多了,排队的人也多了。但仍有不少不文明现象,与上海、广州这样的国际大都市比更是不足。

    《株洲日报》《株洲晚报》对“五一”期间市区内种种不文明现象进行揭露值得肯定,能够对当事人和市民起到警示提醒作用。我相信大部分市民都支持“创文”,但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积极引导,不断督促提醒,才能把“支持”变为“积极主动”。

    曾静瑶(高校学生):

    普通市民不能冷眼旁观

    我在外地读书。“五一”期间,我在株洲看到了一些不文明现象,有乘客车窗抛物,有小贩占道经营,有游客践踏草坪。出现这类现象,我认为原因在于个别市民素质不高、管理单位监管不到位、大部分人冷眼观望等方面。

    文明建设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大工程,政府部门要宣传到位、监管到位,市民要自觉树立文明意识,提升个人素质。

    “有人管的地方讲文明,没人管的地方不文明”现象在社会上并不少见,如何杜绝呢?每一位市民都应该做参与者而非旁观者,遇到不文明现象要勇敢地上前提醒并制止,要形成“不讲文明人人嫌”的社会风气,只有每个人心中有一根“文明弦”,才能做到人人讲文明,事事显文明。

    王异文(政府工作人员):

    激发市民的“内在自觉”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的重要支撑。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离不开全面、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约束。

    人们行为的正当需要由两方面条件提供保障,一方面靠自我学习获得正确认识基础上的内在自觉,另一方面靠维护社会秩序需要的规范、制度、法律支撑的外在约束。要推动社会文明建设,既要激发“内在自觉”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强化“外在约束”的行为规范功能,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从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角度对公民日常行为养成进行积极引导。

    希望有关部门持续激发市民提高文明素质的积极性,毕竟市民文明,城市才会文明。

    汤翠英(退休职工):

    成年人要带头讲文明

    5月5日《株洲晚报》A6版关于公园不文明现象的相关新闻让我很触动,提到有老人和中年人用捞网捕捞游龙湖里的小鱼小虾,吸引小朋友围观。作为成年人,他们的不文明行为给小朋友作了错误的示范。

    正所谓——熊孩子的诞生是因为背后有熊家长。做长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晚辈的行为举止,家长们自己做到了讲文明、守规矩,孩子才能受到正面影响。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