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沉睡”的土地“活”起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张威

    节约集约用地是大势所趋,土地利用已到了新的转折期,正步入存量时代,从过去的规模扩张转为盘活存量土地。在此背景下,我市在促进闲置及低效用地处置方面,进行了有益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并提出今年将盘活低效工业用地2000亩以上,处理闲置土地20宗以上,闲置土地处置率力争突破90%。

    盘活存量用地成为土地利用、城市更新的新课题,我市又将如何作答?

    摸清“家底”,做好“盘活”文章

    此前,我市长期以来粗放式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了量大面广的存量建设用地。因此,批而未供、闲置土地、低效用地已成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土地利用效率。

    为了摸清“家底”,今年伊始,我市对各产业园区每一宗存量建设用地的现状利用、土地权属、建筑质量、环境品质、生产运营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分析研判闲置和低效利用情况,并对存量建设用地进行“对标入库”,逐宗建立用地数据库和地块台账。

    新设奖惩考核。今年起,每半年将对各产业园区、市县区属国有企业存量国有建设用地处置情况进行考核。对存量土地处置措施得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高,处置率排名前三的,将分别奖励用地和供地指标各200亩。对排后三位的,将核减该区域下一考核期相应规模用地指标和供地指标。

    今后,批地“门槛”更高,先处置后报批是常态。“简而言之,就是原来批的地还没用,就不能无序再批准新增建设用地。”市资规局相关负责人说。

    向存量要空间、要效益

    近年来,面对土地资源约束加大和土地需求持续扩张的双重压力,许多地区的建设用地已逼近极值,尤其是发展迅速的城市,土地开发逐渐逼近“天花板”。“向存量要空间、要效益”,让低效用地“活”起来,已成为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的必由之路。

    在此背景下,国内多地纷纷研究出台配套政策,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例如,上海市于2013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用地“减量化”的目标,确定2035年该市3200平方公里的规划建设用地“终极规模”。而广东省在2008年开始推动“三旧改造”工作,盘活存量低效用地,2018年又开始对地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实行不饱和供应,对珠三角地市不再下达普通用地指标,要求必须通过“三旧”改造来获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

    随着我市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盘”活存量用地成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新课题。为此,今年我市先后发布“全市国有建设用地‘增存挂钩’”“全力服务‘三高四新’战略十条”等举措,积极探索实施“标准地”出让,开展产业园区土地利用清理,有力保障了我市新进重大项目的用地需求。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