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荣
“这座城市仿佛是一个技术中心。过去一年,当地涌现出数以百计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据公司。”对株洲的科技创新,英国《经济学人》日前这样点赞。
“这座城市”为何能如此?因为她明白:创新决胜未来。
2021年,株洲研发经费投入十强企业,总研发投入66亿元,占全市研发投入的近六成;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406.38亿元,占全市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半壁江山。研发投入跟销售收入,实现了正循环。“研发狂魔”所呈现的创新威力与前景,可见一斑。
前行者识,后来者胆。有了这10家企业的引领与激励,相信跟进的企业,会越来越多。
事实也是如此,今年我市计划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100家,而一季度就备案入库570家,年度任务逾半。未来,“株洲制造”向“株洲创造”转变,“株洲产品”成为“株洲品牌”,必将遍地开花。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从“一粒粟”到“万颗子”,好的土壤至关重要。创新之种的培育,也是如此。
什么是好的创新土壤?“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营造有利于原创成果不断涌现、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创新生态。”这两句话,提纲挈领。
4月25日的市委常委会,原则通过了《株洲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2021—2025年)》。会议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也是株洲走到今天的独特密码。总体规划之外,具体政策风行。“企业办事不求人”“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如今的株洲,营造适合创新的生态,成为各界共识,也化为具体行动。
栽好梧桐,凤凰自来。2022年株洲政银企战略对接会,市政府与13家银行签订总额9600亿元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结出金融硕果,因为金融机构和投资主体看到了株洲的发展优势、潜力前景。
株洲的实践证明,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