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劳动者健康,共同筑牢“健康基石”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所长孙新(右一)一行在我市指导健康企业建设工作

    在攸县酒埠江尘肺病康复站点慰问尘肺病人

    宣传周系列活动之现场宣传、义诊

    宣传周系列活动之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现场

    核心提示

    4月25日至5月1日是我国第20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今年活动的主题是“一切为了劳动者健康”。活动期间,我市职业病防治中心组织开展了相关宣传教育活动。期间,设立了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咨询台,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健康权益咨询服务。同时,还组织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培训、职业健康知识进企业、职业健康知识有奖问答和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本期健康周刊关注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并对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进行梳理、解读,希望相关企业和个人能有所收获,有所了解,保护劳动者健康。

    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2021—2025年)

    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决策部署,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职业病防治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制定印发了《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21—2025年)》。《规划》由职业健康现状和问题、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4个部分组成。

    一、职业健康现状和问题

    1.“十三五”期间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效: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成效显著,源头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防治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范围逐步扩大,救治救助和工伤保险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职业病防治法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

    2.“十三五”期间职业病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新旧职业病危害日益交织叠加,职业病和工作相关疾病防控难度加大;职业健康管理和服务人群、领域不断扩展,劳动者日益增长的职业健康需求与职业健康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职业健康监管、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能力还不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部分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和用人单位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基础薄弱。

    二、总体要求

    1.《规划》的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落实“防、治、管、教、建”五字策略,强化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四方责任,进一步夯实职业健康工作基础,全面提升职业健康工作质量和水平。

    2.《规划》的总体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突出重点、精准防控;坚持改革创新、综合施策;坚持依法防治,落实责任。

    3.《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到2025年,职业健康治理体系更加完善,职业病危害状况明显好转,工作场所劳动条件显著改善,劳动用工和劳动工时管理进一步规范,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得到有效控制,职业健康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社会职业健康意识显著增强,劳动者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4.《规划》确定的11项指标:(见制图)

    制图/王玺

    《规划》确定的11项指标

    100%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 稳步提升

    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 ≥9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 ≥85%

    非医疗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 ≥90%

    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知识知晓率 ≥85%

    尘肺病患者集中乡镇康复服务覆盖率 ≥90%

    职业卫生违法案件查处率 100%

    依托现有医疗资源,省级设立职业病防治院所 100%

    省级至少确定一家机构承担粉尘、化学毒物、噪声、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技术指导工作

    设区的市至少确定1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病诊断工作 100%

    县区至少确定1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健康检查工作 95%

    5.《规划》确定的工作任务:深化源头预防,改善工作场所劳动条件。严格监管执法,提高职业健康监管效率。强化救治措施,提升职业病患者保障水平。推动健康企业建设,提升职业人群健康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强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引领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效能。加强宣教培训,增强全社会职业健康意识。

    6.《规划》设置四个专栏:中小微企业职业健康帮扶行动、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职业健康科技创新重点任务;全国职业健康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目的是为了解决制约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短板与弱项问题,提升职业病防治的服务保障和科技支撑能力。

    三、保障措施

    规划确定的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健全法律法规,强化政策融合;做好经费保障,确保任务完成;加强督查评估,确保规划落实。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