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玉珍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在神农城新华书店,万宁的新书发布会持续了一个半小时。从作家万宁与主持人王亚的对话中,我证实了自己读到的这本小说后的某些感想,书我还没有读完,但就目前所读,我已获益匪浅,摘一段文中让我深刻的句子:不过我心里清楚,这一切都是虚荣所起,虚荣到极致,便是虚无,而虚荣又是从原罪开始的。生而为人,不是东窗事发,都难以清醒。此时此刻,仍有成千上万的人在为那个虚荣赴汤蹈火。
这段话里站着一个进入哲学时刻的万宁,一个中篇进入长篇,从平日的温和进入漫长思考后的深刻的万宁。
在现场,万宁讲述了写作这本书的点滴,以及书中某些人物的性格、价值观与人生态度。她在赋予这些人物生命力的同时,也将饱含文学理想与信念的东西倾注进去。有一些是她已经完成的人生经验,有一些是她对这个世界的希望和失望,但内核是平静与辩证的,她并不对一切抱有消极与厌恶。书中说:“人都是在一种矛盾中前行,从来就没有所谓正确的道路。”
除了万宁自己的讲述,特邀嘉宾叶之臻讲述了他心中的“城堡”,他说这是一本宏大的书,在一个很大的历史背景中,讲到改革开放,反腐,历史运动,人物众多情感丰富,结构复杂体量很大,读起来却丝毫不觉得枯燥乏味。因为作家用具体的家庭和人物投影在历史中,她写的是人的内心,在人的纠结、不服气、挣扎、妥协与沉思中,正是那种活生生,血肉模糊的情感力量,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时代。
“无论你有多大的成就,在这城堡当中都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在城堡之外又有什么呢?这是一个颇具哲学的问题,这个书名就是一个隐喻的说明。
叶之臻还认为,在作家眼里,城堡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对一个人设的限定。以及家庭,婚姻。但不要追问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作家对生活的把握往往是直觉,读者自己就是解答的钥匙。
特邀嘉宾聂鑫森讲的是文化,小说中的人都没有办法脱离他们身后那个文化氛围,人性、爱、人情往来都是一种文化,人必须活在人当中的,交织的东西形成某种风格,比方说南方文化,聂鑫森讲到了个体文化背景对人生命运的影响,生存环境决定了他的性格,人生观和他的对待婚姻、他人的态度。这是从另一个维度来阐释这个文本的厚重,不仅有儿女情怀,更描述了一种南方地域文化,无论他们任何悲剧或喜剧,从大的方向看都是因为文化根基造成的。
特邀嘉宾张雄文讲到了对万宁作品的理解,以及对这部作品的肯定与赞美。他讲到的一个点:这部长篇小说的成书是不容易的,不管对于万宁本人来讲,还是对于当地文学来讲,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这是一件非常有分量的事情。
我对创作长篇小说怀着某种敬畏与恐惧,那是现在的我还做不到的,需要具备的能力是全面的,很多人深知自己的命运,清楚记得自己经历的那些沧桑往事,却很难将之好好地写出来。没有人知道写作这样一个长篇要经历多少,这是精神与体力上的马拉松,只有作者自己清楚那个世界怎么一点一滴建造起来的。在《城堡之外》,是一段水滴石穿的过程,是一个沉浸在思考与想象中的作家的四五年。万宁是个生活中的智者,对很多问题有自己的原则,她是一个在傍晚下班时候一定抽出时间写上哪怕五六百字的真正的创造者,一个看过并懂得命运与人性并将之呈现出来的作家,她是穿过谜语的人,但绝不揭开谜底,是个不制造无趣文学的清醒作家,她始终有自己坚持。
如书中所说“每个人都是个体,所拥有的能量就是一个城堡,多数城堡内空洞、平庸,甚至贫穷,可是有的城堡里,神秘、厚实,储蓄着无尽的宝藏。”
万宁用《城堡之外》这个颇为抽象的书名,因为无论我们如何生活,始终无法逃出“之外”这个哲学命题,而你如何去理解这“之外”与“之内”,如何理解这些人的命运,要看你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她用一种温和平静的语气和人性的观察扎实地构建了城堡世界,看着那些人在那儿喜怒哀乐生生死死,看着他们走向一种仿佛注定但充满挣扎的命运。就像她在发布会现场与主持人对话,与读者对话那样,她曾在一千多个日夜里与书中的人物对话,与每个角色、每段故事对话,这是一位作家孤独却伟大的时刻,在这儿,情感与思索的力量使她用语言创造了一个世界。
现场有几位读者谈到这本书不明白的地方,万宁细心回答了读者的问题,并谈到一些超越技术层面的东西,在最后一个问题中,她说,我认为,小说不需要交代清楚。用这句话来结束现场热情且带着十万个为什么的可爱读者是最恰当也最智慧的,同时它也是小说创作的一个真相,你没法将一切交代清楚,你也不能交代清楚。语言的魅力正在于它的“谜”。它是无止境的,你尽管打开书,自己去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