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孙晓静
通讯员/喻星美
4月的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株洲师专),校园里草木勃发,充满着奋发向上的力量。
“‘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提升教育幸福感,办让老百姓真正满意的教育。作为本土的师范类高等教育院校,培育符合时代发展的基础教育人才,提升株洲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株洲师专责无旁贷,必须有担当、有作为。”谈到学校的未来发展,株洲师专校长石纪虎满怀憧憬。
让基础教育人才成为城市竞争的“软实力”
作为职教城内唯一一所以“师范”命名的学校,株洲师专的发展之路一直备受市委市政府关心和社会各界关注。2020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株洲市幼儿师范学校(现株洲师专前身)升格为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阔别13年后,“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这块牌子在学校正门前熠熠生辉。
从2008年停止专科层次招生,职教学校名册中再无“株洲师专”,到2020年以同一名字恢复办学,是期望、是肯定、也是传承。学校从中职教育进入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学校校长石纪虎表示,学校的发展理念从未改变,那就是肩负起为株洲市乃至全省基础教育事业培养师资的重任,朝着“特色鲜明、三湘一流、全国知名”的目标奋勇前进。
教育是百年大计,事关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而基础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一个地方的基础教育好不好,是吸引人才的一个关键。而这个基础教育的实施者,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在石纪虎看来,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培养的基地在师范,师范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
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更纷纷加大基础教育投资,以增强城市的教育竞争力。今年全国两会,基础教育话题频频登上微博热搜榜。身为市政协常委,石纪虎一直关注着国内外的教育热点。他直言不讳地说,在很多城市都大打“人才仗”的情况下,基础教育已然成为吸引高层次人才的一大利器。
“梧桐自有凤凰栖,大海能纳百川聚。”石纪虎表示,现在株洲的基础教育硬件环境不断升级,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成为下一阶段促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紧迫任务。当基础教育人才的素养不断提升,方能真正为城市竞争增加“软实力”砝码,也将为“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 吸引更多高端人才留株。
把师范院校办成高素质专业化人民教师的摇篮
如今的株洲师专,从“早期教育”到“学前教育”再到“小学教育”等专业,实现幼教、小学教育全覆盖。
作为株洲本土的师范院校,该校早已不是“墙内开花墙内香”。去年9月,该校恢复办学后招收的首届新生共1600余人,来自湖南、江西、贵州等地,其中还有多位达到本科录取线的学生。
继2021年高职单招考试,该校最热门的专业“小学教育”专业报录比达到10:1,今年该校单招情况再度“火爆”,1799名单招考生竞逐635个录取名额,其中“小学教育”专业报录比超过18:1。
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个阶段的老师,将是孩子迈入校园的第一位老师,他们的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将对孩子的性格形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和后期发展和潜力挖掘起到极其重大的作用。”石纪虎语重心长地说,幼儿园和小学教师是“教育金字塔”的基石,举办该阶段高水平的师范院校,对于改善整个教育体系的质量,具有事半功倍的重要性。一定要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方向,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把师范院校办成高素质专业化人民教师的摇篮。
而如何深入思考教师教育创新发展,怎样将教师教育、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做得更好,在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应用型人才上做文章,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乡村教育振兴贡献更多力量,则是学校现在和未来要思考的命题。“株洲师专不是株洲市最好的学校,但是是最需要办好的学校。”他的脸上笑意满满。
要“输血”也要“造血”
“拒绝躺平,勤修内功,潜心打磨教书育人本领,将‘楚怡’精神指引和价值体系在株洲师专校园重构和延展。”作为一名有着20余年教龄的“老教师”,石纪虎不仅是“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手”还是“株洲市首届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至今坚守在教学一线,每周为学生上课。
他表示,“楚怡”精神是“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最生动的体现,是湖南乃至全国教育工作者呕心沥血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丰碑。全体师专人要充分挖掘“楚怡精神”这座职教人的精神富矿,发扬“自动、自学、自治”的学习精神和“为干而学,从干中学”的实践精神,将其融入学校发展的血脉中,助力“楚怡”火种燎原,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唯有奋斗,方能赢得未来。在他眼里,除了将教学基本功进行“输血”,也要赋予这些未来教师“造血”的能力。造什么血?即仁爱之血。在石纪虎看来,一位有爱心的老师能为学生播下爱的种子,继而延伸至爱自己、爱他人。
因此,学校与市残联、市特殊教育学校携手开设“手语课程”,学习如何用手语与特殊学生交流沟通;联合市红十字会共谋“红十字特色高校”事业的发展,定期开展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和救护知识普及培训,将“救护培训”纳入选修课学分项目、志愿服务纳入学生素质评价。
“接下来,我们将组织名师团队,开发家庭教育指导线上课程,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石纪虎告诉记者,一所师范类院校有责任担负起社会服务的功能,让家庭教育落地生根,绽放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