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刘琼
通讯员/谭盼盼
伯基特淋巴瘤的发病率仅为4/100万,这样的罕见病却找上了醴陵男孩苏扬宇。
所幸,他遇上了不畏难的省直中医院肿瘤二科主任肖锋。经过长达半年的精心治疗,苏扬宇成功出院。更让人暖心的是,孩子出院后,肖锋连续5年进行回访,续写了一段医患情深的故事。
男童患上罕见伯基特淋巴瘤
2017年9月的一个晚上,奶奶正给7岁的苏扬宇洗澡,突然发现他的腹部隆起巨大的包块。很快,他被送入省直中医院治疗。
通过穿刺活检,他被确诊为伯基特淋巴瘤。这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淋巴瘤,发病率仅为4/100万。
为了治病,父母带着苏扬宇去了不少大医院,可收效甚微。
多番辗转,他们慕名找到了省直中医院肿瘤二科主任肖锋。彼时,肖锋还只是名普通医生,该院也未接诊过类似病例。
“当时我心里没底,只能不断查阅文献。伯基特淋巴瘤很罕见,可供借鉴的资料有限。只有国外的零星文献显示,化疗效果不错,我又很担心他能否承受如此高强度的治疗方案。”肖锋说,面对如此棘手的病例,他压力倍增。
治疗过程“摸着石头过河”
顶着巨大的压力,肖锋决定“摸着石头过河”。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他结合苏扬宇的病情特点,决定采用改良的CODOX-M/IVAC方案进行全身化疗。
肖锋仍记得,在进行第一个疗程时,苏扬宇的骨髓毒性很重,出现了粒细胞缺乏、反复发热、感染等现象,一度瘦成皮包骨。
医护人员立即展开多学科会诊,调整抗生素、营养支持和积极升白细胞等措施,帮助男孩闯过了感染关。
由于此方案需要检测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在化疗前几天,肖锋会每天守在医院,密切监测苏扬宇的血药浓度和肾功能变化。此外,他采用甲酰四氢叶酸来最大限度地减轻化疗药物的肾毒性。
通过精心治疗,第一个化疗疗程结束后,苏扬宇的腹部肿块明显缩小,疼痛明显缓解。这坚定了患者家属和肖锋的治疗信心。
“肖医生很贴心,担心我们经济困难,用药方面都主动替我们节约。”苏扬宇的奶奶说。
第四个疗程结束后,孩子的肿块完全消失。2018年2月,他出院了。
持续5年回访,续写温暖医患情
出院后,这段医患情并未就此割断。每年,肖锋都会抽出时间看望苏扬宇。
前两天,肖锋特意到商场为苏扬宇挑选了一支翻译点读笔作为礼物。这并非他第一次为这名患儿准备礼物。当年出院时,他特地送给苏扬宇一个电话手表。
“感谢肖伯伯,我至今还保留着这块电话手表。”提及自己的恩人肖锋,苏扬宇的脸上满是笑容。
“当医生就要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儿童肿瘤并不是不治之症,我希望肿瘤患者不要轻言放弃!”肖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