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市域社会治理强劲“火车头”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徐卫华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如何着力将党的领导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有效铸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强劲“火车头”,成为我市探索具有地方特色、时代特征、市域特点的社会治理新路的关键。

    一、强化市域社会治理“主引擎”使命

    高位谋划,解决好“前瞻性”问题。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牢牢把握试点创建的历史机遇,切实加强市域社会治理的前瞻性思考,立足市情社情民情,将市域社会治理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谋划。

    全域协同,解决好“系统性”问题。着力构建四级联动、条块融合的组织领导架构,充分发挥市域层面的资源、市场、技术、人才、数据优势,强化市域统筹,实现全域一体共进。

    聚焦短板,解决好“精准性”问题。聚焦市域社会治理中的多元协同短板、数据治理短板以及风险化解短板等,规划并实施社会治理重点领域“一揽子突破行动”,靶向发力,久久为功,以精准求实效。

    二、优化市域社会治理“加速器”装置

    以“项目党建”激发活力。积极探索在市域范围内的重大项目一线创新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以项目为依托,采取挂靠组建、联合组建、依托组建等方式,推动项目建设与组织建设同步进行、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同频共振。

    以“条块融合”形成合力。大力探索基于“地缘”的区域化党建模式与融“地缘”与“业缘”于一体的产业链党建模式,以“组织吸纳”的方式,创造性整合辖区范围内的人、地、物等党建工作要素,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共管、服务共担、事务共商、文明共创、环境共治、困难共助。

    以“一核三圈”提升效力。以社区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激活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创新行业协会自治、业余社团自治,努力构建风险预防“群众自治圈”、纠纷处置“公共服务圈”、矛盾化解“社会共治圈”,打造网格平台、议事会议、职能部门、共建单位、党群服务、代表委员多方响应的良性格局。

    三、深化市域社会治理“源动力”效应

    夯实舆论阵地听民意,强化引领精度。要切实举措高质高效推进“两中心一平台”建设,高度重视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移动政务新媒体,着力打造“全媒调度、全网传播、全域覆盖”传播体系,搭建起党的政策理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真正实现党群同心。

    创新服务模式惠民生,提升引领效度。坚持依托党的政治与组织优势整合各类资源,建立自下而上的民生议题征集机制与民生服务项目形成机制,调动各方力量,实现资源联通、活动联办、服务联手,为基层群众提供开放式、常驻式、窗口式便民服务,着力锻造一批群众联系紧密的服务型、功能型、智慧型基层党组织。

    铸造精神家园聚民心,开掘引领深度。大力开发和充分利用党建主题公园、红色教育基地等阵地资源,将党建文化由室内引向室外,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着力打造集党性教育、思想引领、文化传承、形象展示、文娱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使之成为最贴近居民、最接地气的红色精神家园。(作者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