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感动—深思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书评

    某歪

    我第一次听到Ebola这个名字是14年埃博拉在西非大爆发的时候。记得当时CNN用了这么一句话来形容感染了埃博拉的人:“就如他们受到了魔鬼最恶毒的诅咒。”

    直到捧起《血疫》这本书,我才知道,那何止是诅咒,那简直就是魔鬼在悍戾的狂笑声中最肆无忌惮的屠戮。

    《血疫》记叙的是1967年至1993年间埃博拉(及马尔堡,埃博拉近亲)病毒几次为祸人间以及人们如何顽强抵抗的事实。看第一章的时候我不自觉地把呼吸放得很浅,并把书册拿开很远——每一页纸都透出令人惊惧的腐朽和血腥气息,仿佛那高举屠刀的亿万个病毒粒子正迫不及待地凿穿书页,争先恐后地扑面袭来,而只用一次深长的呼吸,就足以让这些恶魔钻入身体,洗劫一切。

    恐惧,是《血疫》带来的第一个感受,然后是我们顽强的抵抗。

    埃博拉病发者濒死时的惨况——请原谅我,但我不得不说——是非常令人作呕的。丝状病毒以令人惊骇的速度极快繁殖,撑爆每一个细胞,到最后,患者会像一个包着血汤而被扎破了的气球般,从每一个能够流血的地方不断涌出大量散发恶臭的污血——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肠道。这些带着黑色结块的污血含有大量致命病毒,一旦沾染,致死率高达百分之九十,而我们尚且没有任何医疗防御之力。

    可我看到的是医护人员在那种极度令人不适的凶险状况下救助病患;我看到的是陆战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清除病源;我看到的是研究人员直面凶残的病毒,试图找出应对之道。

    那不是初生牛犊的无知者无惧。这种病毒的危害他们比任何人都了解。他们也会在厚厚的防护服中感受到自己剧烈的心跳,他们也会从手套破洞,被病毒感染的噩梦中惊醒而久久不能平静。可天亮后,他们依然会清洁消毒,做好防护,走向患者,走向病源,走向极度的危险——这是拯救生命的使命感,这是探索未知的英勇无畏。

    感动,是《血疫》带给我的第二个感受。

    而最后,作者亲自去探访了埃尔贡山的奇塔姆洞——这个被认为是埃博拉病毒的原始栖身之所。当他踏上古老奇异的非洲大陆,当他见到各样美妙的生灵,当他通过当地向导之口告诉我们“大象都被打死了”,“没有留下的狮子”,“偷猎者见到活物就开枪”,当他看到人类的足迹惊扰了神秘的自然,唤醒了在岩洞中隐匿万年的古老病毒,作者带着宿命式的悲哀告诉我们,也许,这些我们无从预防不可医治的病毒,正是“地球启动的对人类的免疫反应”。人类无限的扩张和恶意的虐杀极有可能破坏整个生物圈而导致大灭绝,而“大自然有自我平衡的手段”,可能它正在“试图除掉人类这种寄生生物的感染”。

    当我合上书册,萦绕心头的,是一个沉重的问号。作为人类,这自诩为世界主宰的生灵,我们的界限在哪里?而作为孕育了人类的大自然,这位伟大的母亲,对她那任性而不知敬畏的孩子,所能容忍的底线又在哪里?

    沉思,是《血疫》最后留给我久久不散的余韵。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