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过节,走村串户的炎陵舞龙
在十都万寿宫表演的三人布龙
蛟龙漫游的炎陵九节布龙
焰火飞腾的炎陵火星龙
七节灯龙在晚上舞起来更有观赏性
十都镇元宵节表演的夜间灯光龙
国家级非遗项目炎帝陵祭祀活动中的舞龙
非遗项目藤牌舞中的三人龙表演
文/郑安戈 图/赵劲 何品佐
舞龙的来历
龙,是中国的图腾。
我们自称龙的传人,炎黄子孙。
相传炎帝是一位叫登的女子感天上的“神龙”而生,黄帝是附宝感“北斗”而生,尧帝是庆都感“赤龙”而生。始祖是龙,中华民族的子孙便是“龙的传人”。
汉代纬书中讲,伏羲氏首德于木,为百王之先,伏羲氏即是青龙、青帝。炎帝神农氏以火德为王,为赤龙;黄帝轩辕氏以土德为王,为黄龙。舞龙灯、赛龙舟等与龙有关的民俗活动,便从古延绵至今。
炎陵龙的溯源
世之舞龙大同小异,而炎陵的龙则独具一格,都起源于三人龙或者说三节龙。
初看起来,这种龙确实比较小家子气、寒碜,但确确实实是龙的雏形,远古的孑遗。
炎陵之前称酃县,在1994年才更名为炎陵县。“酃”之含义与“酃”之地名均源自于龙。中国古代字典《说文解字》对“酃”作有详解:“寵,尊居也,从门龍声。”从字形结构和《说文》的解释来看,“寵”、“庞”和“酃”,都是神灵之域,被称为雷电之神的居地,亦即龙的居地。
在炎帝之前,先民们靠采摘果实和狩猎果腹,茹毛饮血。炎帝首倡种谷物,刀耕火种,告别了蛮荒。农历六月,稻花飘香,丰收在即,也是虫灾为患的时节。为驱虫禳灾,炎帝教人用稻草、艾叶扎成火把,夜间行走田边地头,飞虫逐火即亡,形如一条火龙。炎陵地处罗霄山腹地,山区地形及人口分散等原因,适合这种规模小的三人龙存续,以后各种龙皆由其变化而来。
炎陵龙的主要分类
现在的炎陵龙千姿百态,有布龙、草龙、竹龙、火星龙、竹叶龙、板凳龙、香火龙等,尤以三人布龙和火星龙为最。
龙的制作或雕或画或扎,就地取材,随手制作。沔渡镇、十都镇的龙狮、龙灯声名远播,分别被湖南省文化厅授予“龙狮艺术之乡”和“龙灯艺术之乡”的称号。
畲族三人布龙:布龙是湖南唯一的畲族聚居地——十都镇畲族村特有的一项传统民间艺术。动作上讲究扭绕、穿梭、转翻、钻蹿,闪转腾挪,玲珑敏捷。祖传的布龙必须在高台上表演,在四张叠起来高达数米的八仙桌上,表演者如履平地,挥洒自如,虎虎生风。2007年,“炎陵三人龙”被确认为省级非遗,非遗传人就是该村人士。
火星龙:炎陵“火星龙”比较古老。人们用竹子扎成龙形,外裹红布或黄布,拴上铁丝网兜,内装炭球和辅助材料,夜间点燃后随风起舞,舞动之处焰火飞腾,繁星点点,煞是壮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炎陵火星龙”。
火星龙的炭球制作属于秘传,鸡蛋大小跟煤球类似,由糯米、杉木炭,还有其他神秘原料,严格按配比制成,否则会不经烧或者烧不着。一条星火龙,成本就要800多元。
此外,炎陵还有香火龙(用线香插满龙身)、竹节龙(用青竹做龙身)、蓼叶龙(用蓼叶和藤扎成龙身)、草药龙(用各种草药扎制,有纪念炎帝尝百草之意)等,皆为就地取材扎制的龙。
沔渡镇长江村的儿童五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