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是什么?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韩启德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逐年增多。每一个中老年人都经历着衰老。衰老到底是什么?我们如何面对它?不久前,病理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写下这篇科普文章。

    与死亡一样,衰老也是一种必然,而且是一道生命长坡。除去各种原因引起早死的人,一般人都会经由衰老而至死亡。衰老是死亡的前奏。

    衰老是一个过程

    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是:“衰老是体内各种分子和细胞损伤随时间逐步积累的过程”。美国的托马斯·杰佛逊在71岁时写信给78岁的老约翰·亚当斯的信中写得很形象:“我们的机器已经运转了七八十年了,可以预料到它将会损坏,这里一个轮轴,那里一个轮子的,现在一个齿轮,下次一个弹簧,都将会出现故障,虽然我们能暂时将其修理好,但终究都是会停止运转的。”

    形象地说,衰老与疾病是两个轨道上跑的车,但又随时可能发生变轨、并轨。一方面,衰老是疾病的温床,会形成、也会加速某些疾病;另一方面,疾病又可能助推衰老的进程和程度。但无论有没有疾病,到了一定年龄,身体毫无例外地都将处于持续的衰老过程,最终滑入“无疾而终”的境地。

    衰老是一个过程,全身各处相继发生,人与人之间只是发生早晚,与顺序有所不同。

    1.衰老时最普遍与突出的表现是全身血管变窄,器官供血不足,由此带来各个器官的功能降低乃至衰弱,其中心脑血管严重的粥样硬化病变则导致心肌梗塞与脑卒中。

    2.衰老时免疫功能普遍下降,抗感染能力低下,少量病原微生物侵入就容易导致严重感染,表现在多个器官,尤其是肺部。

    3.衰老时多种激素水平下降,导致肌肉萎缩无力,骨质疏松,容易跌跤和骨折。

    4.衰老时脑细胞数量和相互间连接减少,记忆力下降,严重时导致痴呆等精神障碍,失智、失忆会相继发生。

    5.衰老时基因复制、转录、翻译出错机会增加,错误叠加累积,加上免疫力下降导致的纠错能力减弱,癌症发病几率会大大增加等等。

    衰老也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多器官功能相继丢失,老年人往往有多种疾病同时存在。

    所以给老年病人看病就必须更加注重系统分析,分清主次,解决主要矛盾。如果按一个一个病分科诊治,眉毛胡子一把抓,必然顾此失彼,甚至相互冲突。

    我们现在看到很多老年人一天服7、8种乃至十几种药物,这是按分科诊治带来的结果,每科医生都只顾及某一系统、某一器官的病患,缺乏统筹。

    多种药物同时服用常常会对身体有害,老年医学专家已达成共识,那就是老年人每天同时服用的药物不应超过5种。

    学会与衰老“和平共处”

    衰老时会有多器官功能丢失,其中多数无法恢复正常,我们必须学会与其“和平共处”。

    随着男性年龄的增长,前列腺中存在癌症病灶的可能性逐渐增高,在其他死因解剖的尸体中,70岁以上者前列腺癌病灶的检出率高达82%。在女性尸体解剖中发现老年人子宫颈癌、乳腺癌等病灶的存在也占据相当高的比例。对于这样一些癌症病灶,在老年人身体中与其他病变相比,实在不算是什么大的问题,完全可以“和平共处”。

    衰老时全身各器官功能的不断丢失,必将带来疾病,不是这里病,就是那里病;最后,不是这个重病,就是那个重病,导致我们的死亡。其实造成我们死亡的不是具体哪个病,真正的死因是衰老,是由于我们已经损耗殆尽,注定崩溃。

    如何延缓衰老?

    但对于衰老,我们也不是完全不可作为,我们可以防止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导致的早衰。例如吸烟、酗酒、胡吃海喝、久坐不动等等。

    我们也可以积极探索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20年前,我的腰椎已经出现退行性病变,此后进行性发展,8年前出现严重症状,尽管经保守治疗症状减轻,但腰痛已成为生活常态;自己认为“吃铁都能行”的消化吸收能力明显下降,身体越来越瘦,胳膊腿越来越细;一直引以为豪的视力由1.5逐渐降到了0.7,并有了白内障;体检总结报告中列有二十多处异常,包括影像学4至5个可疑阴影(其中前列腺癌高度怀疑)、多项肿瘤标记物指标升高和免疫细胞功能异常。

    衰老进程的明显加快,促使我从三年前开始健身训练,每周2-3次,我高兴地看到自己的身体发生了迅速的改善,肌肉发达了,整个人挺立起来了,各方面功能得到改善,朋友们夸奖我“不见老”,我自己也觉得好像衰老的脚步慢下来了。年轻时读金庸武侠小说,常感叹书中那些鹤发童颜的武林耆老,不仅身手矫健,快拳劲腿,而且腰腹流转自如,想必不是什么秘籍研读,仙丹随身,而在于寒暑操练,经年不辍。

    读懂衰老的精神含义

    面对同样的衰老,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态度。有人泰然接受,冷静应对,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生命的激越;有人整天处于对身体与疾病的恐慌之中,以及对生活境遇起伏的失意、失序、失落情绪中。

    不同的态度取决于对人生、生命和死亡的理解以及相应的精神状态;也由此影响到晚年生活的质量,乃至衰老的进程。

    人生走过童年、少年、青年和中年各个阶段,见过世面,经过历练,心智与思想更加成熟,更能理解人生与生活的真谛,如果修炼得好,能够做到心静似水,宠辱不惊,超然于生活中的各种失意与失落,对世事洞若观火,对境遇甘之若饴,这样的境界是一般年轻人无法抵达的。

    在这一方面,中国文化传统中有非常独到的洞察与表述。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那首诗最生动地阐述了这个道理,诗的上半部分表述衰老的身体状态:“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疲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为惜眼,多灸为随年。”但到了诗的下半部分,则流露出他真正的精神世界:“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夕阳晚照,红霞满天,只此青绿,往事历历,故人惜惜,放下所有,迎接新生,这是何等美好的情景。

    现代生命知识是新的,但是古老而又有生命力的精神境界从来都关照着我们。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衰老着,快活着!

    (来源于科普中国)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