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王军
通讯员/陈立志 刘小花
3月22日,以“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为主题的第三十届“世界水日”和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主题宣传活动开启,我市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珍惜、珍视水资源的宣传活动。记者为此采访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智敏,解读株洲复苏河湖生态的有益探索。
记者:株洲是全国唯一一座以“洲”命名的城市,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开展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工作有何重要意义?
张智敏:水是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的要素,水利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特点,既要江河安澜、洪旱无虞,又要山清水秀、河畅水清。
以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问题为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发出了“守护好一江碧水”号召。株洲市境内水系较为发达,有长度5公里以上河流314条,其中湘江自南向北穿城而过,长度89.6公里,既得水丰之利,也面临洪涝灾害、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损害等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水利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优美水生态水环境需求的突出制约。
我市将始终坚持生态文明理念,聚焦管好“盛水的盆”,护好“盆中的水”,加强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推动河湖岸线资源和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全面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提升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等领域公共产品的供给质量,最终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人水和谐共生。
记者:近年来,我市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张智敏:近年来,全市水利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治水思路,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大力实施水安全战略,持续巩固拓展“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成果,群众身边的幸福河湖越来越多。
我们坚持以水为韵,推进中小河流治理、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治理、小水电清理整改、“水美湘村”示范点建设,让城乡环境靓起来。
我们坚持以水为基,全省率先全面推行河长制,实行“4+1”轮值执法,深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改革,常态化规范化推进河湖“清四乱”,让生态机制活起来。
我们坚持以水为魂,坚守水生态关口,落实落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力有序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用水效率各项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让发展底蕴绿起来。
我们坚持以水为媒,强化城乡供水保障,推进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抓好重点移民村建设,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深化美丽河湖创建,让群众生活美起来。
记者:下一步,我市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上有哪些举措?
张智敏:全市水利系统将以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核心,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具体而言,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加强河流生态保护治理。深入落实国家“江河战略”,大力推进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落实“一河一策”,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常态化规范化,将清理整治重点向中小河流、农村河湖延伸,开展非法采砂综合整治,加快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到“有能有效”。
二是保障河流生态流量。加强主要河流生态流量目标保障监管,落实《株洲市主要河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方案》,明确生态流量工作责任,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和日常监管体系,将主要河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落实情况进行通报并纳入年终考核。加强小水电站生态流量日常监管,统筹协调上下游水量蓄泄方式,推进小水电分类整改,有效修复和保护河流生态。持续开展绿色小水电示范创建,推广茶陵青年水库、攸县桐坝绿色示范电站的创建经验,提高小水电现代化管理水平。
三是推进水土流失防治。以山青、水净、村美、民富为目标,实施茶陵县岩枣河、炎陵县苍背河—青石河、攸县泽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健全最严格水土保持监管与执法联动机制,重点加强对风电、交通、矿山、园区等行业领域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依法严格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整体提升水土保持监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