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口区考察团在四川省蒲江县大兴镇参观。曾钢 摄
渌口区第二期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座谈会。曾俊敏 摄
学员参观成都扎染 工艺制品店。曾钢 摄
学员在湘潭雨湖高新区学习。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邹怡敏
通讯员/郭倩 陈芳宁
“3年时间从‘空心村’到共富村,浙江岭根村是怎样靠‘柑橘’逆袭的?”“‘打平伙’办‘九大碗’,成都先锋村如何实现人居环境整治共建共享?”……3月15日晚,渌口区委食堂二楼会议室坐得满满当当,该区第二期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汇报会在这里举行。学员们围绕乡村振兴主题,分享在浙江、四川考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一场3个多小时的“头脑风暴”输出了一系列新观念、新思想,强烈的震撼、深深的忧患,在与会干部心底涌动。
走出去才知天地宽、才知群众盼、才知怎么干。今年来,围绕干部能力提升这个主题,渌口区已举办两期“走出去”培训班,积极探寻“标杆”地区高质量发展背后的深层逻辑,着力培养锻造一支思想解放、开拓创新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贯彻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青春渌口、创业新城”注入强劲动力。
学什么? 创新的做法、敢干的精神
浙江,全国少有的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沿海省份,敢为人先是它的代名词;四川,西部崛起的内陆高地,特色农业是它的标签。
“让干部‘走出去’,学习这些地区运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平台的思维谋事干事成事的理念与方法。”渌口区委书记李晓彤认为,搞活一座城,关键要搞活“做事的人”,干部正视差距,才能打开格局。
第二期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该区从区直机关、乡镇、村选出30多名干部,于3月7日至11日开展为期5天的考察学习。一路走来,“羡慕、惊讶、震撼”成了大家共同的感受。
“锃亮的钢质种植管一线排开、高低错落,一株株草莓悬吊在半空中,一伸手就能摘到,满满的科技感扑面而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北洋镇的绿沃川“空中草莓园”让二期培训班二组组长朱刚大开眼界,“平常见的草莓基地都是在地上,这就是农业产业化的差距,而我们缺乏引进大企业发展的战略思维,还停留在小规模合作社的模式中。”朱刚感慨。
“大到村庄规划,小到房屋装修,很多村庄借助了高校、专家和高端人才的力量。这里的村都会‘讲故事’,文化植入做得很棒。”古岳峰镇党委书记张华在参观成都甘溪镇明月村时发现,这里有个关键词不可忽略,那就是“文创”。“通过古窑、染织这样传统的手工艺,以文创、古窑的修复为切入点,吸引了若干文创人士和文创项目进去,激活了这个村子。”张华觉得,古岳峰也有悠久的历史,怎么把故事说好,是需要深入挖掘的课题。
乡村振兴,并不一定是有钱才能振兴。“战旗村靠的就是敢想敢干。”渌口农业农村局局长谭桂平分享心得,“村支书带领全村党员深入开展‘三问三亮’活动,敲响了四川省农村集体土地改革‘第一槌’,实现资本下乡、人才进村、市场主体再造,渌口要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培育乡村振兴主力军。”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做三成功。5天2省3市7县18个点,在浙江、四川蓬勃的干事创业氛围里,参与考察学习的渌口干部明白了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怎么学? 全方位、沉浸式
怎样在有限时间里取得“真经”?答案是,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气神全方位、沉浸式融入学习中。
今年是“市场主体培育年”,春节前,渌口区第一期干部能力培训班就把目标锁定在园区发展工作上。
这一次培训显得格外特殊,“干部自愿报名、自由组队、自己对接园区和跟班学习单位,调研结束后,提交调研报告,汇报会上,评委现场逐一打分。”渌口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贺春福介绍,这既是一次培训会,也是筛选优秀干部到园区任职的“选拔会”,十分考验年轻干部的胆量、智慧,还有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的能力。
来自该区各个部门、各条战线的49名年轻干部主动挑战,从学习讨论、圆桌沙龙,到实地考察、企业对接、主题研讨,干部们的足迹分布在株洲、长沙、湘潭、永州等地。
“在与长沙高新区经济发展局相关人员座谈时,他们的‘免申即享’政策令我印象深刻,企业只要达到政策奖补条件,则自动拨付奖金,这是一项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服务的改革,全省没有先例。”渌口区委办干部吴思远在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雨花经开创投公司调研时,感触颇深,“这次调研学习,我不仅看到了渌口经开区作为刚起步不久的园区与省第一园区的差距,也看到自己在专业经济知识储备方面的差距。”吴思远说。
在一周时间里,参训干部一方面积极走访企业,了解园区为企业服务的相关政策和创新举措,以及招引培育人才的科学方法等;一方面结合渌口实际,对标分析,深入思考发展路径。
“湘潭锰矿破产后,雨湖高新区没有固守老路子,而是进行大刀阔斧改革,在整治矿区的同时,推动产业转型和涉锰矿企业整改,实现无中生有、有中生优,走出了一条以智能装备为主导、新材料为特色的新型产业体系。”渌口区委组织部干部刘泽圣认为,渌口要抓住长株潭一体化等战略机遇 ,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动园区改革,走好打造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基地的主路线。
渌口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办公室主任吴丹以祁阳高新区为视角,建议渌口优化园区运营模式,启动“亩均效益”评价,探索开展“飞地经济”合作模式,建立健全区域间互动合作和利益分享机制。
带着问题来,带着答案回,渌口“取经人”在对照学习中树立先进理念。培训结束,参训干部撰写了高质量调研报告8篇、个人调研总结和跟班学习报告80余篇,围绕渌口园区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为区委、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
如何做? “立即行动”叠加“可持续”
学回来、用起来。渌口的干部们从震撼中平静下来,从焦灼中沉静下来,从冲击中冷静下来,以理性的眼光打量自己所在的这片土地。
参加完二期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回来,渌口镇党委书记何兴旺迫不及待地忙开了,“我镇均坝村敬老院有一片林地,这两天已联系企业选址50亩,发展‘红美人’柑橘种植,现在正在对接区自然资源局和区林业局现场考察。”他还建议区人社部门和团委可以利用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和2年以内毕业大学生践习活动,加强与省内外大中专专业院校对接,把有理想、有抱负、有专业、有技术的大学生派到村上,让乡村振兴注入年轻新鲜的血液。
“乡村振兴要牢牢守住巩固脱贫攻坚这条底线。”乡村振兴局局长龚麒麟表示,将全力争取中央、省、市乡村振兴资金项目,聚焦农业产业发展的落地和推进。
“在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数字经济等方面,渌口的城区没有优势可言,但是如果把这些业态导入到乡村,渌口区就有成本、生态等方面的天然优势,我们可以大胆地喊出‘别墅办公’‘花园办公’的招商口号,把乡村振兴与市场主体培育年活动结合起来,吸引一批城市经济新业态落户乡村。”渌口区委办副主任易络庚说。
总结不代表结束。对于渌口区来说,这两期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还只是开始,接下来,该区还将开展招商引资、基层治理等主题的培训班,让更多干部增强实践经验、补齐能力短板,创新自身工作方法,改进工作思路,植根先进理论,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