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岭与敬爱伟人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伏波岭上的伏波庙,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时曾在此召开工农商各界骨干座谈会

    静谧的渌口老街一角

    彭玉麟题名的接龙桥,桥面现已铺上沥青

    我这人一辈子爱读毛主席的书,爱看与毛主席有关的电影,爱去毛主席的故居参观,凡有机会到北京,总要去瞻仰毛主席的遗容。总之,我喜欢有关伟人毛泽东的一切。说来也是缘分,我对伟大领袖这份敬爱之情,还要从渌口老街的伏波岭说起。

    最先听说渌口老街,还是在乡村上小学的时候,只知道在距自己家好远好远的地方有这么一条半边街,街边有个伏波岭。在农村上完中学以后,响应县政府号召,参加了当年的渌口水电站的建设,虽然因不幸生了一场小病,只在电站建设工地上待了几天时间,但我却有幸和当时生产队里的几个同是来修电站的儿时玩伴们一起逛了一趟渌口老街,不过那时的老街比现在要显得完整一些,很多民居建筑也没有被破坏,“无店一条街——半边街,无燕一个窝——燕窝里,无水一座桥——接龙桥”的传说也是在那时听居于此处的老人说起的,而且还知道“接龙桥”三个字,是由湘军水师统领彭玉麟所提。但当时却没有过多地关注伏波岭,甚至都没有参观伏波庙。

    1981年,我参加了工作,虽然被分配在距县城30公里开外的碟屏乡(现属荷塘区仙庾镇,编者注),但也还常来渌口,总免不了要到老街转一转。这时候,到老街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伏波岭了。因为我高中毕业那年的九月九日,正是毛泽东主席逝世的日子,山河默哀,举国悲痛。从小就知道伏波岭是毛泽东在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时活动过的地方。因此,那时那刻,更心心挂念着伏波岭了,故每次到渌口总免不了要到伏波岭参观。伏波岭南临渌江,前有石崖壁立,下临深潭,北靠半边街,地势高低有错。建筑古香古色,红墙青瓦,画阁雕栏。几十年来,我敬爱伟人的一切,这最朴素的感情和最真挚的愿景,就是从伏波岭开始。

    自读毛主席《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起,我就爱上了读毛主席著作。初中到高中的时候,我读完了《毛泽东选集》1至4卷,并且也做了不少的眉批和心得日记。无疑,毛主席的著作和毛泽东思想对自己的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每次有机会到北京,我一定会去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伟大领袖的遗容,缅怀伟大领袖的功绩,以传承伟大领袖的思想。见到安卧在水晶棺中的毛主席遗容,几十岁的人了,竟还禁不住热泪盈眶。

    就在今年元月上旬,我和家人还去了韶山铜像广场,并向毛泽东铜像敬献了花篮。还参观了毛主席生平事迹展览馆,拜谒了毛氏祖祠,游览了神秘的滴水洞,这一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举动,似乎了却了我牛年的最后一桩心愿。

    元月中旬,我发现新华书店到了一套最新出版的《实录毛泽东》,我赶紧买了全套。以利自己更加全面地学习毛泽东的方方面面,不断锤炼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早几日晚餐后,老友几人又相约到伏波岭走了一遭,不免又想起了自己当年在共青团株洲县委工作的时候,团委经常组织青少年到伏波岭开展活动——如组织团员青年参观伏波庙,体验和感受1926年渌江两岸风起云涌的农民运动;分享马援大将军率千军万马屯兵渌口的历史典故;细说昔日接龙桥前船来舟往、商贾如云的繁荣光景;凭吊十九人堆的民族先烈等等。这些活动,既使青少年受到了理想和传统教育,也使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得到了升华。

    如今,我已由当年初到渌口的青涩少年变成了青丝中白发日增的退休老头,但逛渌口老街,看伏波庙的习惯和传统依然初心不改。

    到此,本文本可以“杀青”了,但又忍不住想说点其他的。每次置身渌口老街和伏波岭,总是欣喜之中又有些许惶恐和遗憾。虽然渌口老街干净了,整洁了,而且拔地而起的新楼盘也日益增加,新建的渌口二桥跨街而过,甚是雄伟,但总觉得一些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老房子在岁月的流逝中而流失,改的改、毁的毁、拆的拆,甚至还有倒塌多年而无人过问的,实在有些无奈和可惜。真希望有关部门出来作为一番,高度重视渌口老街在建筑、人文和历史方面的文物保护,尤其是要站在保护文物、优化环境、发展文旅产业的高度上,规划长远,管控现状,从修旧如旧的方面着手,使这条闻名遐迩的半边街既焕发出蓬勃发展的生机,又保留其厚重的渌湘文化韵味。更希望伏波庙这一毛泽东同志考察湖南农民运动的旧址得以更好的保护、完善、提炼和升华,使其熏陶、教育、宣传和传承的作用得以更有效地发挥。

    渌口老街尤其是伏波岭永远是我不能忘却的地方。老街,愿你永远年轻,永远充满活力;伏波岭,愿你永远波澜壮阔,永远昂首向前!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