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坑乡:多措并举用活楠竹资源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肖蓉

    通讯员/陈平一

    3月3日,春光和煦,在茶陵县桃坑乡山区公路上,不时有满载楠竹的货车驶过。“今年以来,这样的运竹车辆越来越多了。”桃坑乡党委书记谭彪峰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桃坑乡坐落在茶陵县东南隅的东阳湖畔,山林资源丰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被人们誉为“小香港”,因为水运便捷,竹子和木材生意兴隆,后因诸多原因,竹木生意萧条,不少竹子老死在山上,没有发挥最大经济效益。

    “不能守着‘金山’过穷日子。”为了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盘活集体经济,让村民稳增收,重振山林资源优势,成为桃坑乡亟须解决的头等大事。

    桃坑乡80%的山林资源以楠竹为主,打算通过山林流转方式发展楠竹产业。在南坑村试点山林流转时,起初有些农户不理解,工作推进遭遇阻力。乡村两级干部一边积极与县相关部门对接,申报项目,确保资金有保障,一边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举办“组民会”“屋场会”,并挨家挨户上门入户宣传政策,给村民算经济账。经过不懈努力,如今,南坑村共34户农户自愿流转1200多亩竹林,由村委会统一管理开发,流转金额150余万元,给村集体经济每年带来收入6万余元,最高收益农户突破10万元。

    除了南坑村,桃坑乡还在上坪村、马溪村,做好竹林流转、楠竹加工相关工作,因地制宜,以点带面,带动传统的楠竹产业转型升级,让楠竹产业真正变成富民产业。

    竹多景更美。在桃坑乡采访,记者发现不少村落保留着一些特色民宿,尤其是双元村,一座座墨瓦黄墙的客家土楼吸引了记者的眼光。“要想扬名,文化先行。”谭彪峰称,桃坑乡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康养文化大有可为,正在努力探索人文体验旅游和乡村振兴融合创新点,打造“山水桃坑、魅力客家”新样本,努力蹚出一条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