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东
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要靠干部。干部能力当中,群众工作能力是最基础最核心的能力,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功和硬功夫。新时代,群众工作出现了新特点,发生新变化,党员干部应主动适应新形势,增强工作本领,切实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做好新时代的群众工作。
一、价值理念上强化民本的群众观念
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怎么样,首先取决于其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只有树立以民为本的群众观和工作观,才有可能真正具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强化“坚持人民至上”的群众观。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的核心内容是群众史观、群众路线和密切联系群众,认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党员干部要以以民为本的群众观作为认识基础和价值追求,明白“我是谁”,始终站稳群众立场,不断增强群众感情;明白“为了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明白“依靠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强化“群工生命工程”的工作观。党的历史告诉我们,党的一切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都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要认识到充分发动群众是一切工作的关键,特别在新时代,群众工作是实现中国梦的客观需要,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是衡量干部领导素质和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准。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不忘人民群众是我们执政的坚实基础,群众工作是永远的生命工程。
二、思维方式上突出为民的群众立场
就是要坚持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
坚持为了人民,突出民生优先。在不同时期运用不同的策略维护人民利益,这是我们党和军队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关键。新时期,群众的价值取向复杂化、利益诉求多样化,我们更要突出为民理念,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坚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
坚持相信人民,强调民主法治。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今天,我们更要坚定道路自信,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肉相连、命运与共,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摆正位置,尊重信任群众,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不断培养民主协调、依法化解矛盾的思维,实现从为民作主到让民作主的思维方式的转变。
三、工作方法上增强民主的群工本领
保持血肉联系,深化培育群众感情。心中有群众,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心无百姓莫为官”。始终与群众在一起,建立健全直接联系群众常态化机制,主动地、经常地深入群众,体验群众的生产生活,了解群众的生存状态,感受群众的喜怒哀乐。时刻关注群众的思想状态和情绪变化,有针对性地做好解疑释惑。牢牢站稳群众立场,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从群众的角度看问题,真正读懂群众,真正获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
紧跟时代步伐,准确把握群众需求。做好群众工作,就要了解群众,了解群众需求。要把握群众利益诉求的变化,准确判断群众需求,统筹协调解决好不同群体的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当前需求和长远需求,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满意。
坚持问题导向,更好保障群众利益。认真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把群众小事当作大事来办,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通过专题调研、走访座谈、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形式,耐心听群众讲,发现群众的痛痒。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倾听群众呼声,凝聚群众智慧,确保决策得到群众拥护。要以问题导向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
善于宣传发动,强化凝聚群众力量。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动员,将群众紧紧地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引导动员群众把党的正确主张转化为自觉行动。善于运用媒体尤其是新媒体宣传教育群众,努力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学会运用群众语言,说群众能听懂、想听爱听的话。用开放思维搭建多样平台,在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的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构成了群众工作能力的结构系统,价值理念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核心,思维方式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工作方法是达成目标的手段。此三者相互作用决定了领导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的强弱,也为提升群众工作能力提供了现实路径:用行动打开群众心扉、用真心换得群众真情、用真言求得群众理解、用真为赢得群众支持。
(作者系市委党校领导科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