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芬琴
实体经济是大国经济的根基,国有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骨干中坚,肩负着产业报国、振兴实体经济的重大使命。地方国有企业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顶梁柱”和“压舱石”,对地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容忽视。目前株洲市国有企业在围绕构建“3+3+2”现代产业体系、强化产业投资效能等方面,作出一些探索,先后收购了宜安科技、科恒股份等上市公司,投资的时代电气、汇宇制药、概伦电子等成功上市,九方装备等企业已纳入上市后备企业。但还存在着募资能力不强、投资不够科学、投后管理不强、退出渠道有限等问题,在“募、投、管、退”四个方面还没有形成产业投资的有效闭环。
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但产业投资应结合株洲产业发展阶段和城市发展阶段来算总账,在提升株洲竞争力的总目标中推动产业升级、构建产业生态,形成产业投资的良性循环。株洲有着深厚的产业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先进制造业实力位列全国第42位,处于国家大力促进长江经济带和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湖南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推进长株潭一体化、湘赣边区域合作等国省重大战略机遇叠加期,正在全力“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省委也对株洲提出“发愤图强,重振雄风”的期许。投资何必远方,从“全力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这一角度实现产业投资价值最大化,就已大有可为。
一是理清产业投资主线。投资不能哪个领域热门就转向哪个领域,追风口逐热点可能最后落得一地鸡毛。产业投资的一个重点是要把握产业方向,围绕株洲“全力培育制造名城”和“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聚焦辐射范围广、拉动作用大、有利于优化结构的重点领域,对株洲的优势产业、主导产业、未来产业研究细、研究透。在研究产业的时候,一方面培养国有企业自身的研究力量,另一方面善于借用外力,通过画产业地图等形式,理清株洲当前这些产业发展的短板、未来的趋势,从而找出自己要投的细分领域,引导产业往株洲集聚。产业研究透了,就是分步走的问题,弱水三千,不可能都取到,应着重选取几个当前最有潜力、最有集聚力的产业,再集中力量办大事,分步布局,逐步攻破。当前可以重点关注轨道交通、航空、硬质合金这三个重点产业集群领域的裂变机会,理清信息技术与北斗应用、新能源与装备制造等新兴优势产业的短板,关注服饰、陶瓷两大传统优势产业如何高端化、品牌化。
二是寻找优质项目标的。创投的商业本质是价值投资,价值投资不但要求投资人有独特的发现价值的眼光,还要求投资人耐得住寂寞,长期坚守做时间的朋友,真正追求企业成长所带来的回报。过去,为规避项目投资风险,市属国有企业的投资项目往往以成熟期的企业为主,这种企业的价值逐渐被市场认可,估值已经较高,成长潜力不大。“高举高打”很美好,“小步快跑”也不错。从投资标的来看,市属国有企业应重点选择株洲本地的“专精特新”创业型的企业、“破零倍增”的拟上市企业,培育那些有自己的科技创新优势、技术优势、培育潜力的企业,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在资本市场中实现更大的收益。产业投资可以早、中、晚三个阶段齐头并进,利用株洲国家创新型城市的优势,寻找有快速成长潜质的项目,重点关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产业企业,通过资源整合、资本运作、监督规范等多种投后服务,助推投资的项目快速健康发展。
三是提升投资专业水平。随着注册制的不断成熟,企业的价值逐渐被市场认可,反之,没有价值的企业也会被市场抛弃。从株洲已投的部分上市公司来看,个别企业从上市后一路下跌,已跌破发行价。企业是否有价值不能浮于皮毛的判断,要有深刻的行业洞察能力与过人的专业判断能力。投资团队要加强对宏观大势的研判、加强对产业趋势的预判,做好内部专业化分工,提高项目识别、投资管理和服务的能力。尽调的时候要进行系统化的分析,从产业地图中按图索骥。要加强与头部创投机构的合作,提升搜寻项目和联合投资的能力,增强资源互补和增值服务能力。提升基金募资能力,不能再单纯地依靠融资来投资,要善于利用国家大基金等资金,做大株洲市基金总体规模。加强风险管控,做到风险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处置,防止酿成“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在投资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预算管理,合理搭配早、中、晚三个阶段的投资组合,做好直投、基金投资的合理搭配以及一级市场、一级半市场、二级市场的有效配置,力争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
(作者系株洲动力谷产业经济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