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志愿有我”成为时代风尚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谢嘉

    通讯员/卢宇辉

    3月5日,是第59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第23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当天,各县市区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全城联动开展“幸福株洲 志愿有我——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用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志愿服务行动,帮广大居民群众排忧解难。

    身边处处有“雷锋”

    5日上午10点,芦淞区大汉悦中心,在童心飞扬文艺志愿服务中心青年志愿者的耐心教导下,八达小学的小张同学正在进行剪纸体验活动。一会儿工夫,“雷锋像”“冰墩墩”等剪纸作品就呈现在大家面前。

    现场还有医疗义诊、免费理发、家电维修、口腔护理、听力检测、手机维修贴膜、首饰清洁、志愿者宣传等活动。

    在天元区嵩山路街道小湖塘社区,群众熟悉的“九·久志愿日”、爱心义卖、邻里一家亲等志愿服务项目品牌,正在开展小区治理、困境妈妈一对一帮扶、爱心义卖、志愿服务现场积分兑换等活动。

    截至3月4日,我市共有注册志愿者61万余名,志愿服务组织1200余个,建成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3000余个。各县市区的广大志愿者遵循“就近就便、力所能及,贴近实际、贴近需求,简约易行、切实可行”的原则,围绕社会治理当先锋、环境保护我先行、文明实践育新人、温情帮扶暖人心四项重点,纷纷深入街道社区、沿江风光带、敬老院等场所,开展公益捐书、公益课堂、认领微心愿、科普宣传等学雷锋活动,让雷锋精神在株洲大地绽放新时代光芒。

    “志愿有我”成风尚

    荷塘区茨菇塘办事处的空巢老人彭奶奶从不感觉孤单,因为她有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亲友团”——小茨微檬志愿服务中心的志愿者。

    “一个电话就来了,我的药都是他们帮忙买的。”这两三年来,“亲友团”为王奶奶提供了生活照料、心理慰藉、医疗保健等服务,去年年底,还帮她和几名老人办了场80岁集体生日会。

    一首京剧《再唱梨花颂》,让石峰区敬老院老人们拍手称赞,为他们献上演出的,是来自是株洲市心灵港湾公益演出艺术团的志愿者。4年多时间,这个演出团队共开展公益慰问演出400多场,所有成员累计演出时长达24万多小时。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持之以恒开展无偿献血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之时,该校在2天内组织695名师生,主动献血24.79万毫升,成为近年来株洲规模最大的一次献血活动。

    这是全市“志愿有我”成时代风尚的一个个缩影。目前,株洲的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打造了品牌。2021年,天元区嵩山路街道白鹤社区、泰山路街道文家冲社区获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9个单位、组织和个人获评湖南省“五个一批”最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先进。

    “时间银行”聚爱心

    株洲积极进行志愿服务领域数字化改革,创新打造让服务可量化、可存储、可兑换的志愿服务积分运行体系。2021年8月26日,株洲“爱心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平台正式启动。

    志愿者将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存进这一“银行”,当自己遭遇困难时就可以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志愿服务团队和志愿者可通过注册登录株洲“爱心时间银行”App或微信小程序,实现加入团队、志愿服务培训、活动发布、活动报名、志愿服务时长记录以及积分结算储存、兑换、捐赠等功能操作。

    3月5日上午,志愿者张先生登录相关微信小程序,成功报名醴陵市“灯塔计划”陪伴乡村青年教师成长公益项目3月11日的线下沙龙。已经从事五六年志愿服务的张先生说,自己是一名心理辅导师,有了这个平台,就可以自主选择服务项目、服务时间。

    “平台让‘做好事’变得更‘日常’,鼓励更多人可以365天随时在线,参与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志愿服务时长以积分形式体现,志愿服务记录可永久保存,真正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成为城市靓丽的风景线。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