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下降也有预警信号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耳,古称“窗笼”,《河间六书》称其为“听户”,在《温热经纬·余师愚疫病篇》称之为“龙葱”。耳为听觉器官,是清阳之气上通之处。耳,能将机械波(声波)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经大脑处理后,就是我们听懂的语句、悦耳的音乐。今年是第二十三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谨慎用耳,耳聪一生!”

    关于爱耳日与听力保护,这些事情您可以了解一下。

    1.爱耳日的由来?

    1998年3月,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15名委员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第2330号提案。后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商定,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2.哪些人群属于听力障碍高危人群?

    有家族性耳聋病史者;曾患其他耳部疾病病史,如中耳炎、梅尼埃病等;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中;有耳毒性药物应用史,例如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以及一些抗癌药物;患有慢性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3.听力下降有哪些预警信号?

    儿童。与孩子交谈时,孩子经常会问“什么”或“再说一遍”,或者表现出没有听清的状态;孩子与人交谈的时候,有眼睛紧盯着讲话人嘴的习惯,有靠“唇读”的现象;孩子听声音喜偏头,或经常将手拢在耳后,以增大接收音量,注意单侧聋;在呼唤孩子时,孩子无反应或反应迟钝,对声源定位能力很差;发音不准确,讲话不清楚,语言发育迟缓;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常常是答非所问;看电视时,离电视的距离很近,或喜欢将电视的声音开得很大。

    成年人及老年人。在与人谈话时,说话声音不自觉地提高,嗓门很大;对门铃、手机声响反应慢,经常将电视机、收音机等电器的音量开得过大,旁人或邻居感觉太吵,影响日常生活;经常要求对话者重复对话内容,并且不自觉地靠近对话者。别人问问题时,会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造成尴尬;情绪上的变化:脾气变大,易暴躁甚至有抑郁倾向;不明原因的耳鸣:日常生活中,出现长时间或持续性的耳鸣。

    4.发现听力下降该怎么办?

    大家都听过用进废退,当听觉器官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正常听声时,听神经和听觉中枢接受的声音刺激也会越来越少,长此以往会导致对声音的处理能力减弱,进一步导致言语识别率的下降。对于老年性耳聋患者,主要的治疗策略就是佩戴一副合适的助听器,音频听力损失35至80分贝者均可使用助听器;听力损失60分贝左右佩戴效果最好。通过及时佩戴助听设备,听神经和听觉中枢就能接受到声音的刺激,保持活跃状态,避免功能退化。此外,听力辅助技术和服务(如字幕和手语翻译等)可以进一步改善听力损失者的交流能力。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