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雷锋” 让夕阳更美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攸县七旬老人文建平,不仅先后4次从河里救起7条人命,还热心参与清理河道、防控疫情和纠纷调解。一说到这位雷锋式的老人,当地村民都竖起大拇指(2月28日《株洲日报》A3版)。

    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始终与岁月同在,与时代同行。文建平与共和国同龄,是受雷锋精神影响最深的一代人。近年来,像他这样热心公益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相关新闻频见报端:在攸县酒埠江镇大芹村,年近七旬的村民邓道英,悉心照顾隔壁九旬老太30年,书写了一段和谐友爱的乡里佳话(1月20日《株洲日报》A3版);芦淞区王塔冲社区“孺子牛”志愿服务队,成员平均年龄70岁,每日早上7时“上岗”维护交通秩序,服务市民风雨无阻(2月21日《株洲日报》A2版)……

    从受关照的对象,到公益志愿践行者,新时代老年人的身份越来越多元化。老年人既是公益事业的受益者,又是参与者。他们愿意发挥余热,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和公益服务。排除体力因素,老年人在言传身教、化解矛盾、传帮带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由过去退休在家休闲娱乐、颐养天年,转为参与社会服务。热心公益、助人为乐这个选项,让很多老年人有了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他们有能力服务社会,也渴望为社会作贡献。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仅获得社会认可、彰显人生价值,还与共同参与志愿服务的老年人组成圈子,参与社交、切磋交流,获得了更多的精神满足与生活寄托。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生命的长度或许有极限,但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却可以不断开拓和延伸。如今,无论是教育、医疗等领域,还是大街小巷的公益服务队伍里,活跃着许多银发老人的身影,他们从“老有所为”到“老有所乐”,活出了老年人的新精彩。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