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罗欣
“株洲不应当只是最大的服装集散地,更应打造成服装品牌集聚城。”“把品牌经济作为株洲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支撑点。”……3月18日,市社科理论界“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大讨论座谈会上,与会的社科理论专家聚焦品牌塑造、创建和推广,从不同维度建言,现场提出了不少好点子。
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条件是株洲走好品牌之路得天独厚的优势。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刘文良认为,培育制造名城,打好品牌战略是根本,路径之一就是构建产业簇群。以服饰产业为例,作为全国闻名的服装名城,株洲在打造服装品牌簇群及相应产业链方面具备一定的先天优势。株洲不应只是最大的服装集散地,而应努力打造服装品牌集聚城。
市委党校教授钟荣丙认为应当把品牌经济作为株洲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支撑点,实施“品牌带动、品牌兴市”战略,制定《株洲市培育重点产品品牌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名扬四海的“3+3+2”品牌集群和品牌体系。
品牌的培育需要资本的助力。株洲动力谷产业经济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经济师曾芬琴从“合肥模式”中得到启示,认为产业投资应结合株洲产业发展阶段和城市发展阶段来“算总账”。当前,可重点选择本地“专精特新”创新型企业、“破零倍增”拟上市企业,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在资本市场中实现更大的收益。
软实力也是“硬品牌”。职业教育一直是株洲的名片,这张名片如何更加闪亮?湖南汽车工程职院科研处处长、教授沈言锦给出了学苏州、学宁波、学昆山的具体路径。学苏州,加强顶层设计,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如多部门联合搭建职业院校“引企入校”“引技入校”“引才入校”等特别通道。学宁波,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沟通校企家三方。学昆山,探索合作新路,加快职业本科建设进程,为产业建设提供高层次技能人才和技术支撑。
市委党史学会会长吴志平认为,做强“毛泽东与株洲”的红色文旅品牌,为全力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赋予红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