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北斗产业 发展研究与建议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曾芬琴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党中央决策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是信息时代的“数字底座”,已在全球120余个国家和地区推广使用,成为我国高科技产业输出的一张新名片。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北斗产值达4033亿元,其中芯片等核心产值占比32.11%,衍生的关联产值达2738亿元。随着北斗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北斗系统从“天上建好”到“地上用好”,已深入交通、物流、金融、医疗等多个应用领域,预计2025年北斗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3万亿元。

    去年9月,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亲致贺信,为推进北斗规模应用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湖南赢得了重要机遇。株洲具备良好的产业生态和应用市场,拥有优良的承接条件和一流的营商环境。在省、市两级的关怀支持下,北斗产业园落户株洲经开区,目前项目一期已开工,赛德雷特卫星工厂等项目已启动建设,椭圆时空等一批优质项目成功入驻,发展势头蒸蒸日上。总的来说,北斗产业发展周期长,应跳出园区看产业,站在产业看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为北斗规模应用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积极作为、彰显担当。

    科学布局,突出特色。北斗系统由空间段、控制段和用户段组成,北斗应用集中在用户段。用户段上游为基础数据、基础器件、基础软件,中游涵盖终端集成、系统集成,下游为运营服务,近年来运营服务占比逐年攀升,达近50%,工信部近日下发的《关于大众消费领域北斗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提出,大众消费领域是扩大北斗应用规模、提高应用普及率、培育北斗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领域。株洲应结合培育“制造名城”的契机,抓住“动力之城”的特色,在北斗智能芯片、北斗终端应用等方面夯实产业基础,抓住大众消费领域这个关键市场,引导产业资源合理配置。

    创新驱动,市场牵引。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已获批,三市融合发展进程加快。要利用国防科技大学北斗技术策源地优势、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周边科研院所优势,推进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创新,谋划国家级和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争取国家级北斗综合检测与认证平台、国家北斗位置云服务中心等平台类项目落户株洲,将国家层面重要资源汇聚到株洲。支持引进航天宏图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株洲设立研发总部或生产应用基地,开发“北斗+”融合应用产品与服务,在优势领域形成规模化发展的态势。

    企业主导,集群培育。充分借鉴北京合众思壮卫星导航产业园、南京北斗卫星导航基地、上海西虹桥基地等园区运营模式,加强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园区运营主体的引进,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核心技术拉动、运营主体示范,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加强与中国电子、中国兵器等的央地合作,利用中非经贸博览会等会议会展,吸引培育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和示范性的领军企业。以重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为主要载体,重点围绕湖南省北斗大规模应用十大工程,着力研制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通用航空以及车载导航、城市管理等终端,加快聚集一批优质项目。通过领军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打造合作活跃、互动高效的北斗产业集群。

    应用融合,协同发展。强化经济、生活、治理场景驱动,在现有示范应用基础上,积极探索“北斗+”“+北斗”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方向和切入点。推进轨道交通、航空动力等株洲优势产业数字化改造、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升级;开展精准赋能的城市治理、云端一体的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出行、高效物流等重点应用;进一步扩展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位置服务等大众消费领域,构建更加精准、泛在、融合、安全和智能的应用。促进北斗与5G、大数据、物联网等的融合发展,提升北斗对数字经济的时空赋能,增强北斗服务能力。

    要素保障,人才汇聚。出台北斗创新性企业落户、北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特色政策,鼓励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优先使用本地北斗产品和服务,发挥示范效应。联合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北斗产业联盟及相关企业、高校、行业协会,信息互通、产业互动。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加大税收及金融支持力度,定期举办投资峰会、产业峰会,加强技术与人才、资本与企业的高效对接。探索“园中园”等多元化投资与运营模式,由点到面,加快项目汇聚。深化与行内专家院士的长期、柔性合作,并依托株洲市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北斗产业人才。(作者系株洲动力谷产业经济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经济师)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