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绵绵,渌口区的蕨菜被唤醒,漫山遍野地冒出了头。
大自然的馈赠带来优质农产品,湖南湘春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简称湘春农业)的辛勤耕耘,则让其远销韩国、日本等地,并成长为我市首个“湖南省老字号”品牌——“湘春蕨菜”。
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助推农业产业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解读“湘春蕨菜”的品牌塑造之路,或可为“品牌强农”带来更多思路与启发。
“山间”到“车间”,山珍变“品牌”
炎陵黄桃,白关丝瓜,渌口蕨菜。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环境,让株洲的土地上涌现诸多优质的农产品。每年3月底至7月,都是渌口蕨菜生产的旺季。经过采摘、挑选、水煮或晒干等工艺,蕨菜将被放入写有韩文的包装箱,最终漂洋过海,走向韩国人的餐桌。
湘春农业负责人刘芬说,早在上世纪90年代,渌口蕨菜就凭借优良品质,吸引东北等地的经销商前来收购,并在深加工后销往国外。
回顾当地蕨菜产业发展,一言以蔽之,走过了“野蛮生长”到品牌经营的历程。
最初,从朱亭到周边乡镇,都有家庭小作坊生产加工蕨菜并销往外地。可为外地食品公司“代工”的局面,导致当地缺乏话语权。2010年,湘春农业注册成立,并基于多年沉淀脱颖而出,次年便成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得益于我市检验检疫、商务、农业等部门联合帮扶,又在2012年取得蕨菜自营出口权,成为当时省内首家出口蕨菜的公司。
完成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注册备案及食品国际安全认证工作,获得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注册“湘春”牌商标,湘春农业对品牌的打造不遗余力。
规模化生产、品牌化运营,迅速让“湘春蕨菜”打开韩国、日本等地市场,带动周边县市近2000名农民从事蕨菜等农产品的采收、加工和销售。
刘芬介绍,2016年是湘春农业发展的重要节点。当年9月,“湘春蕨菜”入选“湖南老字号”企业,为株洲实现“零的突破”,11月,又获“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
如今,湘春农业已成为一家从事农副产品种植、收购、加工和出口贸易的综合型企业,20多种特色产品包括蕨菜类蔬菜、干菜、水煮蔬菜和腌菜,主要销往韩国、日本等地,每年出口量2000多吨,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
从“山野”走进家庭小作坊,走进企业生产车间,走向国外,“湘春蕨菜”坚持走品牌化道路,最终打开了一片广阔天地,成为株洲特色农产品名片之一。
科技加绿色,传承“以质为先”
为何“湘春蕨菜”能成为株洲首个“湖南老字号”品牌?
在刘芬看来,核心因素在产品质量,而质量的保证,既来源于野生蕨菜原生态的生长环境,更在于湘春蕨菜一直以来对“重品质、守诚信”的坚持。
“老字号”之所以焕发新魅力,在于与时俱进地创新,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从一开始,湘春农业就瞄准了韩国的市场,可韩国客户需要的蕨菜干,并非将新鲜蕨菜简单晒干就行,而是对蕨菜的长度、颜色和新鲜度等都有严格要求。
“产品质量靠得住,市场也就能守住。”刘芬说,公司与第一家韩国客户合作时,对方委派了5个“监工”,因有时货源本身不够鲜嫩、晒干程度不够等,不符合要求,被拒收的情况时有发生。
一些同行认为,手工操作成本不低,还要被“监工”,湘春农业与韩国客户合作是“自讨苦吃”。可湘春农业不这么看,反而主动要求之后的韩国客户委派“监工”,对收购货源、挑拣、晒干等程序全程监控。
“这么多年坚持下来,‘以诚为本,以质为先’已沉淀为我们的经营理念,成为老字号品牌的重要内涵。”刘芬介绍。
重视科技开发与绿色发展,也是湘春农业提升产品质量的“秘诀”。
为此,湘春农业组建了专门的新品种、新产品研发团队,聘请了资深食品加工、检验检测等专业技术人员,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种水煮蔬菜的制备方法”,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0余项外观专利。同时,也利用自身产业链优势,发展两型生态农业,用蔬菜加工的废料进行生态养殖,并推广应用节能节水产品和清洁技术,实现了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
“从原材料选择、产品加工与销售各环节,我们严格实行标准化管理。”刘芬说,公司还建立了食品安全检测室,对每一批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
受疫情影响,刘芬坦言公司作为出口型企业遇到不少困难,她希望相关政府部门在扶持“老字号”品牌企业时,能深入调研、精准施策,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帮助企业度过危机,“助力我们‘老字号’品牌做优做强,形成农产品品牌矩阵,赋能株洲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