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年》——仪式感背后的精神坚守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书评

    李钊

    买年货、舞龙、耍狮、贴春联、放鞭炮……对中国人而言,过年无疑是最具仪式感的节日,也是最受孩子欢迎的节日。对于远在他乡的人来说,带着家人回家过年,是传统,更是一种情怀。可在新冠疫情形势复杂严峻当下,就地过年已成为新时尚,送给对春节充满期待的孩子一本绘本《过年》,陪他于方寸之地了解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感受温暖和团圆的喜庆,体会不凡的春节记忆,引孩子在平凡又琐碎的日子里,找到继续前进的微光和不愿将就的勇气。这,无疑是父母给孩子成长的最好礼物。

    《过年》的故事不复杂,字数也不多,但纸上的分量却不轻。书中描绘了小男孩丁丁坐上爷爷进城送菜的三轮车,在繁忙热闹的街道上,帮助爷爷买菜,陪爷爷购买年货,聆听丰富多彩的传统年俗的故事,感受弥漫在空气里越来越浓的年味。

    春节,不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蕴含着古老文明与文化的节日,孕育着“仁义礼孝和”的道德之光,也饱含着“福禄寿喜财”的人生追求。与孩子一起看《过年》,不仅要看年节习俗表面上的热热闹闹,也得带他去领略年俗背后的文化意义。买年货是春节里的一件大事,过年前要准备吃的、用的、穿的、戴的等等,这些统称为年货。从古到今,大家一直认为,买年货是聚财、积福的过程。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新年开门第一件事,就是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虽然现在城市里已经禁止燃放爆竹,但电子鞭炮的出现无疑补偿了部分遗憾。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要知道春联起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

    在一代代传承中,过年的方式已悄然发生变化,无论是丁丁最喜欢看的舞龙、耍狮、踩高跷等传统方式,还是“视频拜年”“云团聚”等新年俗,都让新年有了浓浓的年味。

    其实,春节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习俗,而是在于家人团聚、亲人和谐、健康美满的幸福感。于我们而言,春节是“团圆节”,更是“感恩节”。除了感恩五谷丰登、年年有余、团圆之乐等,还应该像丁丁一样,心念爷爷的辛苦,便帮着爷爷卖菜和去修三轮车,也会因感念修车师傅的好心,主动拿起气筒帮忙,力量虽然微小,但展现出来的内心品质却是沉甸甸的。而在爷爷和另一位卖菜大妈身上,丁丁学会了“感谢的话要早说”,更深刻感受诚信、公道的传统美德。如今,在我们的感恩中更多了一重厚重的味道——感恩为我们负重前行的战“疫”者们,是他们让我们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依然能安享新年之乐。

    随着小男孩丁丁的脚步,在文字可亲、绘画温暖的氛围里,在纸上巡游学到年俗里蕴含的文化知识,于图文交汇里看到传统年俗里蕴藏的智慧和希望,更能在仪式感满满的习俗里感受到辞旧迎新的意义和背后的精神坚守。

  • 上一篇
  • 下一篇